一、陷在名、利、情的漩渦
我怎麼也想不到,到了女兒家後,不順心的事接二連三的來,真是沒有三天好日子過。考慮到親家母的身體,費力氣的活我儘量幹。到菜市場買菜,只要我去,儘管路很遠,買的菜都是我拎著,有時親家母替我拎一會兒。
親家母想吃甚麼就做甚麼,在兒子家和在自己家一樣,很隨便。即使做的不合口的時候,我兒子也是賠著笑臉,說好吃,很滿意。而我在女兒的眼裏就不同了,我做甚麼,是對的時候少,錯的時候多。女兒和婆婆、女婿在一起的時候歡聲笑語,與我相處時,表情淡淡冷冷的,少有笑臉,有時甚至和我爭吵、哭鬧,這時我只好離開她,回到我的臥室,感到傷心、失落。女兒小時候的許多往事交織在一起,讓我心裏痛苦到了極點,眼淚止不住的流。
我給女兒熬月子粥,用電磁爐、不鏽鋼盆熬粥,有時不小心把不鏽鋼盆底弄黑了,女婿磨磨唧唧的,我心裏就不高興,心想,我又不是故意的,一個盆值多少錢!我在你們家不是抱孩子,就是伺候你們全家,一天從早忙到晚,你不但不知感激,還總找我的不是。他們娘倆在背後還竊竊私語,地怎麼不乾淨了,我的衣服不和他們的衣服一起洗,單獨洗,費電費水……
因為女兒家比較遠,途中得倒三次車,東西帶多了不方便,我只帶了幾件換洗衣服。我每天抱孩子的時間多,孩子不是拉就是尿,有時漾奶。有時我剛穿上乾淨衣服,不一會兒就弄髒了,我哪能等和他們的衣服一塊洗?何況洗了,還得需要時間晾乾,所以就得及時洗。
女兒曾經說過:「家裏供我讀書花了不少錢,要甚麼嫁妝?!」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們靠種地、打工為生,把女兒供研究生畢業、兒子大學畢業,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還在租房住,兒子還沒有成家,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儘管供女兒上學花了二十多萬,她結婚時,我們沒要一點彩禮。而且,女婿和他父母三個人每月的收入加起來也沒有我女兒每月的工資高,女兒是他們家的頂樑柱。
我覺的親家一家應該滿意,感謝我們。可他們不但不知感激,反而和我們要嫁妝,女兒也感覺很委屈,和我哭天抹淚的說:「從這個家嫁出去,沒見過你們一點東西。」我怎麼也想不到,從前孝順、懂事的女兒和以前判若兩人,像陌生人一樣。
有一天,親家母和我發生了矛盾,我氣憤的說:「我閨女以前就說過,供她讀書花了不少錢,根本沒打算要甚麼嫁妝。她現在的表現,完全受你們影響,和你們有直接關係。」親家母停了片刻,又胡攪蠻纏的罵了幾句。我剛想罵她,馬上又咽了回去,想到自己是煉功人,不能罵人。雖然沒罵出口,但心裏並沒有放下。晚上,我一個人在臥室,越想越委屈,眼淚止不住的流,渾身軟的沒一點力氣。
熟悉我的人都誇我女兒孝順,沒白供她讀書。的確,我女兒與女婿認識前很孝順,上大學的時候,知道家庭經濟緊張,經常利用假期打工,吃了不少苦。在家時,經常幫我做家務。我給一個小區當門衛的一年冬天,下了好幾場大雪,她幫我掃雪。看到她的身影,天氣雖然很冷,可我心裏卻暖暖的……我們不僅供她上大學、研究生畢業,而且在別人看來,她有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上班後,她不讓我當門衛,給我們租了一處樓房,還說要供她弟弟上學。我說:「你爸爸現在還能供,不用你供弟弟了。」怎麼也想不到,從前那個天真善良的女兒,今天竟然變的如此陌生。
二、擺脫情的束縛,從人中走出來
我從女兒家回來後,每當回想那段日子,心裏就堵的慌,越想越氣。直到有一天,我身體出現了不正確狀態:前胸後背都疼,從骨頭縫裏疼。我心裏煩的像一團亂麻,陷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完全把自己混同於常人了。
我真是慚愧!想想師父為度眾生付出了一切,我這點事算得了甚麼呢?今天的這一切不都是自己的人心造成的嗎?師父為了救度我,給我消去了罪業,給我淨化了身體。我這個身體是為證實大法、救人而來在這個世上的,不是讓我來舒舒服服過日子的,更不是讓我來享受的。我這個身體有救度眾生的使命,是大法資源,我沒有權力損壞。
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要為救度眾生負起責任來,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在救度眾生這件事情上,這個身體只能證實大法,絕不能給大法抹黑。
現在我所遇到的這些事情,都是自己的顯示心和歡喜心造成的;認為我的女兒孝順,而且工作也好,常常在眾人面前炫耀,以此作為自己修的好的資本。別人誇幾句,我心裏美滋滋的,多麼骯髒的一顆心,這是假我的表現,我不要它。在這件事上,還表現出了爭鬥心、名利心、面子心、對女兒的情、怨恨心、心裏不平衡的心、求回報的心等等。
師父說:「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緣關係的」(《轉法輪》)。
也許我在哪一世欠了女兒的,這一世她轉生在我家,是來討債的。而今天,她嫁到婆家,也許是哪一世欠了人家的,是去還債的。我漸漸的放淡了對女兒的情,放下了對女婿一家人的怨恨,心的容量在擴大。在師父的慈悲加持下,在同修的鼓勵幫助下,我的身體在一天天好轉,一個月後,恢復了正常。
經歷了這次坎坷之後,我明白了一個理:作為一個修煉人,遇到魔難的時候,按照人的理去思、去想、去做,就像進入一個死胡同一樣,是走不過去的。唯有自己精進實修、真修,才悟到那個魔難正好是自己修煉提高的機會。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4/4/19/21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