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數則(7)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五日】(接上文

49、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後漢書》)
【譯文】獨斷專行的人,會使自己陷於孤立;拒絕諫錚的人,會耳目閉塞。

50、神人之共怒,諒天地所不容。(《舊五代史》)
【譯文】使神與人共同憤怒的倒行逆施的人,必為天地所不容。

51、國之興也,視民如赤子;其亡也,視民為草芥。(《三國志》)
【譯文】要使國家興盛,就要關愛百姓,愛民如子;國家敗亡,是因為百姓被當成泥土草芥。

52、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後漢書》)
【譯文】智者順應時勢而為,愚者卻違反天理而動。

53、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宋史》)
【譯文】君子以志同道合為朋,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為朋,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5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譯文】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貪圖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敗亡。

55、樂聞過,罔不興;拒諫,罔不亂。(《新唐書》)
【譯文】喜歡聽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沒有不興盛的;拒絕別人的規勸,沒有不混亂的。

56、儉為德之恭,侈為惡之大。(《周書》)
【譯文】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