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數則(4)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二日】(接上文

25、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食嗟來之食。(《後漢書》)
【譯文】志士再渴也不飲盜泉的水,廉者再餓也不吃嗟來之食。

2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多,而憂智之不博。(《後漢書》)
【譯文】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俸祿不夠多而感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認為不要在官位俸祿上患得患失,而應去追求道德和學識的進步。

27、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元史》)
【譯文】要修身,應先從心靈做起;要想要求別人,首先要求自己。

28、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三國志》)
【譯文】仁義哪裏是專屬於特定人們的,奉行它,就是君子;違背它,就是小人。

29、養心莫善於寡欲。(《明史》)
【譯文】修養內心的好辦法是減少慾望。

30、欲不可縱,漸不可長。(《明史》)
【譯文】慾望不能放縱,小錯不可令其滋長為大錯。

31、丈夫有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大丈夫要有遠大志向,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旺盛。比喻人須立志,不怕困難,逆流而上。

3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譯文】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仍有雄心壯志;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