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勸善名句數則(1)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七月九日】《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從《史記》到《明史》,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包含了4000多年的歷史,用本紀、列傳、表、志等統一的體裁編寫。有關德行教化、治國安民、修齊治平、選賢任能、為人處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獵。《二十四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中有許多名句警言宣揚傳統文化的道德理念,警示人們要順從天理,擇善而從,以下摘錄數則:

1、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非者,天報之以殃。(《史記》)
【譯文】做好事的人,上天會回報其以福祉;做壞事的人,上天會報應其以禍殃。

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不知?(《後漢書》)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不知道呢?

3、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
【譯文】依靠美德的一定昌盛,憑借暴力的必將滅亡。

4、正其本,萬事理。(《後漢書》)
【譯文】凡事只要正本清源,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5、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後漢書》)
【譯文】禍福沒有一定的門徑,都是人自己心念所感召來的。

6、禍福無門,逆順有數,天道微於影響,人事鑑於前圖,未有蹈義而福不延,從惡而禍不至也。(《宋書》)
【譯文】禍福雖然無門,但逆順自有天數,天道隱於迅速發生的感應中,人事在未來都將得到驗證。沒有實行仁義而福分不能延續、作惡而禍害不降臨的。認為上天可以洞察人世間的一切事情,同時也是最公正無私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7、夫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萬邦咸乂(讀yì)。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三國志》)
【譯文】音樂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天下治平,達到大化,萬邦安定。移風易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

8、應之以德,則休祥臻;酬之以怠,則咎征作。(《晉書》)
【譯文】以德行回應上天,則美善吉祥會降臨;以輕慢回應上天,則災禍的徵兆就會出現。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