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著首飾的教訓
我年輕時,做生意,不缺錢,很注意個人形像,曾經買了很多金銀首飾,還有很多名貴的化妝品。得法後,放下了執著心,把所有首飾都摘掉了,也不再用化妝品了,至今洗臉甚至香皂都不用。但因為我煉功比較勤,從不耽誤,今年六十多歲了,臉上任何化妝品不用,仍然白裏透紅,氣色很好,顯得很年輕。
這麼多年過去了,認為自己對於首飾、外在美這些東西放得很好,不再執著了。然而,考驗來了,已經放下的執著又冒出來了。女兒有段時間熱衷於購買玉石首飾,順便就給我買了些,我嘴上說別買了,看到好看的首飾,也是非常喜歡,並藉口說看新唐人電視台上節目主持人也都戴著耳環和首飾,自己也戴了起來。甚至後來女兒買來的首飾,我要先挑我喜歡的留起來。去學法點,還顯示的戴了起來。同修問起,不好意思說是新買的,竟然謊稱是以前的等等。我每天去學法點,還經常換著首飾去,造成同修也執著起來,想讓我帶著去買首飾。
這時,我才知道不對了,因為自己的執著也影響了同修,那不是害人嗎?!於是再去學法點,我就不再戴首飾了,並和同修交流了自己的錯誤和認識。但是,留存的這些首飾使我很執著,出去講真相,還時常擔心家裏的首飾會丟,總是匆忙回家查看,或者把首飾東塞西藏,藏到最後,自己都找不到了。
這個執著影響了自己的提高和救人,而且還反映出來顯示心理。我當常人時就有很重的顯示心,因為從小家裏很窮,長大後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變的強大、富有,成家後通過自己做生意,終於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卻養成了在人前顯示、誇富等不好的習性。修煉後,仍然沒有去掉這個心。
由於買首飾顯示,舊勢力還抓住這個藉口,讓妹妹突然問我借錢,借錢的數額剛好是我存錢的數額,大法弟子的錢應該用來救人、幹正事的,是大法的資源。因為我的執著把錢花在了不正的地方,舊勢力抓到藉口來搗亂。我放下利益心,終究還是把錢借給了妹妹,因為她用這個錢來治病做手術的,是救命的錢,我不能不借。當妹妹說這錢一時半會還不上我時,我知道這是考驗我的利益之心。我說沒關係,甚麼時候還都行,沒有就不用還了。
通過這一連串的事件,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執著被魔利用了。這些執著心是擋在我修煉面前的一座大山,人世間的甚麼東西也帶不走。悟到這些,我把執著首飾的心放下了,和女兒商量,以後也不要再買這些東西了,也不再擔心首飾丟了。再出去講真相救人,感覺渾身輕鬆,身體輕飄飄的。
二、剜心透骨去疑心
我在修煉過程中很大的魔難是自己的疑心,可能是自己生生世世造的業力,加上當常人時做生意養成的不好的習性,造成我修煉後這個疑心很重,很不好去,反反復復修了很多年,有時反映出來還很嚴重。從大事小事上處處體現這個疑心。
比如出去講真相,經常懷疑旁邊的人可疑,是跟蹤我的。門口停的車如果時間長或者經常來這,我也覺的這個車有問題,可能是特務或者壞人。從外面回家,總懷疑家裏有人進來過,或者甚麼東西被人翻過。生活中的物品找不到了,反應的第一念是誰誰把我東西拿走了、偷走了。還經常懷疑姑爺在外面有人等等。
學法過程中知道這個疑心不對,很是懊惱,可是過後還是經常返出來,感覺總也去不徹底。與同修交流,讓我深刻挖一挖、找一找自己的執著心,我找了一下這個疑心背後的根,一找嚇一跳,這裏面隱藏著很多人心:有怕心、利益心、為私為我的心、色心、爭鬥心等等,都不符合大法的要求,造成舊勢力抓到藉口,加重我的執著,從而達到迫害我,干擾家庭修煉環境的目地。
三、生活中抓緊機緣救度有緣人
我的性格比較外向,這給我講真相救人打下良好基礎。比如我去超市買東西,總愛和周圍的人主動搭話,人家看我慈眉善目,經常誇我:大姨,你怎麼這麼年輕。我立刻表明我是修煉大法的,然後給人講真相勸三退。
騎車走在路上,看到有人拎東西很重,我就主動打招呼:大妹子,要去哪裏啊?拿這麼多東西?!我馱著你,順路給你捎過去吧。這時候,她很感激,我就在路上給她講真相勸三退,很自然的把人救了。
一次搬家,找的搬家公司的工人在給我搬櫃子時,不小心把櫃子給我弄壞了,工人很緊張,我立刻說:沒事,我是修煉大法的,我不會讓你們賠償的,你們幹這個活非常的辛苦、不容易。然後我拿出水果等招待他們,並給他們講真相。結果這些工人非常感激,說:大姨,你太好了。
來到新的環境,樓上樓下的鄰居我也經常搭話,平時做點甚麼好吃的給送過去,為開拓救人的環境鋪墊好。樓上有一個小兩口碰到我從超市買東西回來,經常主動幫我提東西。我找個機會,拿點吃的上門感謝,給他們講了真相,做了三退。
去商場買衣服,賣貨的服務員中午都回不了家,在商場湊合吃一口。我就買完衣服後,從家帶點水果和吃的,再去找她們,從體諒她們辛苦的角度,和她們嘮家常,很自然的把人給救了。去超市也是,超市的售貨員我也經常拿點吃的,一來二去熟悉了,就給她們講真相。
生活中這樣救人的事例太多了,師父總是會把身邊有緣的人安排到我身邊,我就按照師父的要求抓緊一切機緣去救人, 完成我們的救人使命。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4/8/9/21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