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大節男女有別 關公秉燭夜讀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五日】春秋時期,魯國正卿季康子的叔母,去造訪季康子的時候,季康子跟叔母打招呼,叔母不答應。季康子以為有不周到的地方,跟著叔母來到內室,詢問叔母自己有甚麼過錯?叔母回答道,婦女們只是處理內室之內的事務,不過問男人朝堂上的事情。後來,季康子去看望叔母時,叔母總是打開門和康子說話,不邁出門一步。

孔子讚歎他們認真遵守了男女有別的禮儀。

禮之大節 男女有別

中國古禮之大節是男女有別,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也是治家的首要,飲食起居有禮有節,容貌態度恭敬,進退移步有度。所以君子有辯善之度,以治氣養性。

《禮記﹒曲禮上》規定:男女不能在一起,不能共用衣架、毛巾、梳子,不能親自傳遞和接受東西;嫂子與小叔不能互相往來問候;庶母(指父親的妾)不能洗非親生孩子的衣服;男人外面的事情不能告訴家裏的女人,女人也不能在外面說家裏的事。女子訂婚後要佩戴彩帶,其他人沒有甚麼大事就不能進入該女子的閨房。姑母、姐妹、自己的女兒,出嫁後回到娘家時,不可以與兄弟們同席而坐、共用同一餐具進食。父子之間也不可以同席而坐。

男女之間沒有媒人的提親,就不要打聽對方的名字。女方沒有接受財聘禮前,兩家不能相親互相交往。男女雙方訂親之後,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需齋戒稟告祖先、祭祀鬼神,置辦酒席邀請鄉鄰及親友。

《禮記﹒內側》記載:男女之間如果不是舉行祭祀和辦理喪事,不能用手傳遞東西。如果需要傳遞東西,就得有一個竹筐來承接,如果沒有東西承接,遞東西的人坐下,把東西放在地上,然後由接東西的人坐下,從地上取走東西。男女不可以在同一口井邊汲水,不可以同使用一個浴室洗澡,不可以互相通用一床寢席,不可以互相討借東西,男女衣裳不可以混著穿。閨門內講的話不能傳之於外,閨門外講的話也不能傳之於內。男子進入內宅,不能夠噓聲示意,也不能用手指指點點。夜晚行路無論男女都必須點燃火把、蠟燭,沒有火把、蠟燭就不能外出。女子出門還要以物遮面。走路時,男子要靠右邊走,女子要靠左邊走。

另外,婦人迎送客人也不能走出門外,與自己的兄弟會面,也不能邁出門檻。家裏孩子長到七歲的時候,男女之間不能坐在一起吃飯、在同一個炕席上就寢。男孩子十歲的時候,要到外邊去拜師學習。女孩子到了十歲,不能外出求學。

古人為何如此重視男女有別之禮?現代年輕人也許認為這些禮節與自己沒有甚麼關係。有沒有關係,讓我們從下面的故事中一探究竟。

呂洞賓道出功名利祿與長壽的關係

呂洞賓,名岩,字洞賓,唐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人。他本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相國的孫子,先後考中孝廉和進士。後來呂洞賓到終南山隱居,遇鐘離祖師傳授修道之法,得道成仙。

呂洞賓曾告訴弟子,人今生與來世的富貴、官爵、福祿,均與人堅守貞操,不犯淫欲有關。呂洞賓給弟子們詳細講解:無論遇到甚麼關係的女子,都要嚴守男女有別之禮,包括起心動念,與人交友等都有嚴格要求。

呂洞賓說:「人家有女雖妖豔,並無一念起淫心。年紀稍長視為姊,年紀稍幼當妹身。花顏玉貌非吾偶,恐他名節玷終身。一恐自己損陰騭,二恐驚動天上神,三恐報應來的快,不敢苟且犯邪淫。有時遇著談閨閫,正言正色戒他人。有時遇著途中女,掉頭不敢看她身。有時遇著乾姊妹,不許來往說私情。有時遇著表姐妹,不許相見笑盈盈。有時遇著嬸和嫂,不許同坐並同行。有時遇著甥女輩,端嚴守禮不交親。有時遇著邪書畫,即時搜檢付火焚。有時遇著淫朋友,不許同窗共結盟。存心正直天知道,故而今生顯科名。」

呂洞賓給弟子的開示,不只是在男女的交往中要嚴守男女有別之禮,包括看到黃色的書畫等東西都要即時銷毀,也不能與淫朋友交往。換句話說,人若想求取功名、富貴,光宗耀祖,須擇友而交,自己必須為人處世、行為舉止都要端正,也就是「心正」。

魯男潔身自好

春秋時期,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柳下惠坐懷不亂」。這裏有一個「不可學柳下惠」故事:

《孔子系列故事》記載,魯國有個男子獨處,夜半鄰居寡婦室壞漏雨,來求托庇,男子閉戶不納。婦女問道:「何不仁不納我乎?」魯男說:「吾聞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納也。」婦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回答:「柳下惠則可,我則不可,我將以我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

孔子聽聞後讚歎魯男已經達到至善,是智者的表現,欲學柳下惠者,未必有此智慧。

採桑女非禮勿動

東漢末年,有位採桑女──秦羅敷,姿容妍麗,是當地出了名的美人兒!秦羅敷也是中國音樂史中留名的女性箏樂家。每當她在桑樹林中出現的時候,總是引來眾人久久凝望。太守見到氣質高雅的羅敷,停下車馬邀請羅敷共乘一車。羅敷回答太守:「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太守不甘心,又再邀約這位佳人,羅敷便彈唱了一曲《陌上桑》:東邊有一千多人馬,我丈夫帶隊走在前面,他騎著白馬,馬尾上繫著青絲帶,馬頭上有黃金,腰間佩戴著千萬錢的鹿盧劍……
《詩經﹒周南﹒漢廣》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大意是:山的南面有高大的喬木,不能在喬木下面休息。漢江有女子乘船遊賞,想去追求又不可能。這裏是指知禮守禮的女子,不可求思。

關公忠義守禮 秉燭夜讀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神勇無敵,從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之後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位列五虎上將之首。關羽重義輕利。關羽被曹操設計降了後,任憑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袍贈馬再加上黃金美女,關羽之心終不為財色所動,仍然堅持:「若知皇叔下落,雖蹈水火,必往從之。」

關公堅守忠義流傳千古,關公還有一個秉燭夜讀美談。《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講,曹操見黃金美女都不能打動關羽的心,又設計陷關羽於不義。在班師回許昌的途中,欲亂君臣之禮,有意讓關羽和二位嫂嫂共處一室。當晚,關羽拿著蠟燭站立在戶外,通宵達旦地讀書,絲毫沒有一點疲倦。有個叫胡班的人在夜間偷偷觀察關羽,見關公左手綽髯於燈下憑几看書。胡班見了失聲嘆曰:「真天人也!」

曹操見關公如此忠義,更加敬服。到許昌後,曹操撥了一府給關公居住。關公把一宅分為兩院,內門二位嫂子居住,並派十個老兵把守,關公自居外宅。關公每次都不入室內在門外給二位夫人請安。

後人有詩嘆曰:「威傾三國著英豪,一宅分居義氣高。」

今人雖然做不到關羽的義薄雲天,秉燭夜讀,至少可以遵守男女有別之禮,不要隨大流,為自己將來求取功名、富貴積攢福德吧!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