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前丈夫對我是很好的。他曾說:「不管我在外面多生氣,回家看見我老婆就高興。」可是因為邪黨打壓,他害怕我修煉大法,不讓我修煉。我堅持修煉,丈夫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六年來,他隔三差五鬧離婚,經常喝的醉醺醺的回家耍酒瘋。
有一次他半夜回來,說我對婆婆不孝順,開始責備我。捫心自問,在我心裏婆婆和娘家媽媽無二。結婚的頭三年裏,我每月給婆婆和娘家媽媽五百元零花錢,節假日有時間就去看望。他說我對婆婆不孝順,越說越氣,真是刺激到我的心裏了,「可是往往矛盾來的時候,不刺激到人的心靈,不算數,不好使,得不到提高。」[1]我說:「這次我就不忍了!」丈夫一拳頭打在我前胸,我差點倒在床空裏。第二天,前胸一大片青紫。可是我一點都沒覺得疼,想到師父為弟子承受了,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眼淚默默的流。心想:師父為甚麼替弟子承受那一拳呢?原來師父看的清楚,以我當時的心性,那一拳師父要不替我承受,我會跟他拼命的,那時已經想不起自己是修煉人,根本不悟了。
還有一次丈夫掐著我的脖子,惡狠狠的說要整死我,我看見他發紅的眼睛,突然想到操控他的是另外空間的邪惡。我人這面是沒辦法戰勝邪惡的。就使勁大喊了一聲:「師父救我!他一下就鬆手了。」
六年中,記不得丈夫跟我提過多少次離婚。關過的好時,師父鼓勵我,給我腦中打入兩個字「關梅」。難的時候,師父就讓同修在法上提點,或在夢中點化。
六年中不斷的跟丈夫講真相,可他還是隔一段時間提一次離婚。有次坐在公交車上,心想該講的真相我也都講了,他還接受不了我修煉大法,人各有志,離就離吧!這時耳邊好像從遠古傳來一聲呼喚:「大法弟子!大法弟子啊!」我淚流滿面,想起自己是「大法弟子」心中又升起正念:「我還得修啊!不能把眾生往下推啊!」
後來只要我一提大法丈夫就強烈的反對,不聽。我給他發微信,他就刪。有一天,我不經意間閃過一念:師父,在夢中告訴他,讓他知道大法好吧?有一天早上他對我說做了個夢。夢見:有一對夫妻,車上拉著個板房,我和他中途攔住搭便車,雨下的很大,發很大的洪水,好多車走到某處被龍捲風捲走了,他說我在車裏一念「法輪大法好」,洪水就退下一波。只有我們的車通過了。這一次他就不再提離婚了。
可是好景不長,丈夫又說,不想過這樣的日子,堅持還要離。我打坐的時候,面前出現了一座九十度陡的懸崖峭壁。在心裏求師父:「師父,一定要緊緊抓住弟子的手,別鬆開。」師父重重的說:「嗯!」我們開始寫離婚協議,平分家產,他說把車賣了,折價給我,可是現在出手賣的價位比較低,我看出他很捨不得,就說:「車留給你吧!你以後要是有錢了,就給我,沒錢就不用給了。」第二天我準備租房子去,他說:「別去了!」
前不久丈夫又和我提離婚,這次說只給我五萬元,讓我滾蛋!我已經不太往心裏去了,似睡非睡間,我對自己說:「即使捨盡世間的一切,也阻擋不了我修煉。」可能是因為發自內心的這一念,把該放下的放下了,自此丈夫不再提離婚了。
現在有時他還考我背法,我人心出來的時候,他會點我這是甚麼甚麼心……
「家庭關」反反復復過了六年,拖了這麼久,現在想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因為每一次矛盾來的時候,把它當成了關難,而不是提高修上去的階梯。有時還想不起師父,想不起法,用自己人的想法硬抗,硬挺。
二、沒有真正向內找,只是在表面找,沒有挖根,還站在為私的基點向內找。潛意識裏「這個情太苦了,太難受了,我不要」,「跳出了情,我才能修上去」,「沒有了人的情,高層的法理才能展現給我」,每一念都是「為我為私」。有時帶著怨恨心、不平的心向內找,沒有無條件的找這個事兒是衝我哪顆心來的?還有很多時候只是想悟到甚麼,而沒針對這個心實踐去修。師父講:「如果你們真的把這些東西看的那麼重,就能夠克制它,那你就能夠消弱它,漸漸的徹底的去除掉。如果你覺的我知道了,也挺著急,但是實踐中你並沒有真正去克制它、抑制它,其實你只是停留在只是看到、感到這種思想的活動,你沒有抑制它的行為。也就是說,你只是想到了並沒有實踐去修。」[2]所以有時悟到要不動心,而事情來的時候卻做不到不動心。
三、認為對丈夫的情重,刻意抑制對他的感情。認為去情就是克制排斥情,沒有注重修去情的過程,而是求去掉情的結果。帶著有求的心,師父甚麼都做不了。丈夫認為我變的冷漠無情,說寧可要一個和他吵架的人,也不願意這樣過下去,他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所以總想用離婚來解脫這種痛苦。
四、不知道怎麼修慈悲。師父說:「在各種環境中都得對別人好,與人為善,何況你的親人。對誰也一樣,對父母、對兒女都好,處處考慮別人,這個心就不是自私的了,都是慈善之心,是慈悲。」[1]最近學這段法才悟到修慈悲,不是刻意的去情,而是對所有人都要像愛護孩童一樣去「愛」,並通過和同修交流,明白了,去對丈夫的情,就是要對丈夫好,關心他,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讓他感受到溫暖、體貼。再把這種善,擴大到無分別的善待他人,慈悲就自然產生了。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著作:《二零零五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7/11/5/16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