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篇童話談起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童話中,有一篇《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講的是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太太夫妻倆的事,老頭騎著一匹馬趕集,先用馬換了一頭牛,又用牛換了一隻羊,就這樣換來換去一匹馬最終換了一袋爛蘋果。兩個商人聽到老頭交換東西的經過,斷定老頭回家後會受到老婆結結實實的一頓打,並拿一袋金幣做賭注。來到老頭家,老頭如實向妻子講了交換東西的經過,並把爛蘋果交給老婆。老婆誇獎老頭還給了老頭一個響亮的吻,商人只好乖乖給了夫妻倆滿滿一袋金幣。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個故事,不懂得故事的含義。從無神論角度根本無法理解故事的內涵。修煉後,在家庭中與家人發生摩擦時,看到同修之間遇事互相指責或者不配合時,想到這個故事。

從常人角度看老頭所做的真是該「結結實實的挨一頓打」,為甚麼老太婆卻絲毫不責怪丈夫,還要誇獎丈夫做事總不會錯?丹麥作家安徒生是個基督徒,他寫的這篇童話的意義就是他所在境界認識到的夫妻的和諧之道。當我與家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一定認為錯的是家人,由於長時間不修心性,家庭幾乎離析,九九年七﹒二零隨著迫害開始,丈夫跟別的女人過往親密,公公病重我在家伺候,他帶著那個女的旅遊,並對我大打出手,家人對我修煉橫加阻攔,對大法也不理解,不讓我看書、煉功和跟同修接觸,甚至聲稱要舉報來找我的同修,雖然多次採取各種方式給家人講真相,但效果甚小。

忽然有一天想到這個故事,同時想到師父講的:「惡者妒嫉心所致,為私、為氣、自謂不公。善者慈悲心常在,無怨、無恨、以苦為樂。覺者執著心無存,靜觀世人,為幻所迷。」[1]過去的基督徒都能做到放棄物質利益、放棄自我、無怨無恨,我一個大法弟子真覺得汗顏。

從那天起,家人怎麼樣我都按照「無怨、無恨、以苦為樂」、「對的是他 錯的是我」[2]要求自己,當我辛苦做家務丈夫出去玩時,他回家後我也會微笑著遞上一杯茶;當中傷我的婆婆來我家時,我會盡力做些可口的飯菜、抽出緊巴巴的時間陪她、聽她說話,而自己減少睡眠時間學法煉功,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誰也不能佔用我認為是屬於自己的時間,誰佔用了這個時間就是干擾;當事事針對我的大姑姐家裏有事時,我囑咐丈夫去她家幫忙。

當我做不好時,我就問自己:你真的不如一個基督徒嗎?氣憤難平時就背誦師父的經文《境界》,一遍遍的想起《轉法輪》中師父所講:「這都是你自己的難,我們為了提高你的心性而利用了它,都能讓你過的去。只要你提高心性,就能過的去,就怕你自己不想過,想過就能過的去。所以今後遇到矛盾的時候,你不要把它看成是偶然的。因為矛盾產生的時候,會突然間出現,可是卻不是偶然存在的,那是為了提高你的心性的。你只要把你當作煉功人,你就能夠把它處理好。」由於經常寫證實法的文章,所以我經常看、聽《九評》和《解體黨文化》,這對我去掉爭鬥心很有幫助。

慢慢的,家人的對與錯我不計較了,慢慢的,家人的指責成了我很快找到執著心的鏡子,突然有一天我真的明白了「對的是他 錯的是我」[2]不是為了平衡自己,那是包容,洪大的寬容,也悟到師父講的三千個小宇宙組成第二層宇宙的一層法理,就是第二層宇宙要包容進去三千個小宇宙,我們修煉境界的提高不也是在不斷包容以下的層次嗎?你會要求你世界或者你以下層次的眾生跟你有一樣的悟性嗎?悟到這些後我發現家裏再也沒有矛盾了,家人對我即寬容又支持,當家裏出現一點衝突的跡象,或者有一念不正時,我都會馬上看到自己的執著並很快去掉。這時我也明白了《論語》中師父所說:「要完全揭開宇宙、時空、人體之迷唯有「佛法」,他能區分真正的善與惡、好與壞,破除一切謬見,而予以正見。」[3]的一層含義,真正的對與錯是以佛法為標準,以常人觀念為標準只能糾纏在矛盾中。

這只是提高的開始,當家人表現出缺點的時候,以前我總會在心裏嘀咕:某某真自私,巧言令色只為一點點蠅頭小利;某某真貪玩;某某說話真令人難堪。

有天學法時看到「佛光普照 禮義圓明」[4],想到師父講到我們修煉正法的能量場能糾正一切不正確狀態,有病是不正確狀態、罵人是不正確狀態、家人表現的自私自利都是不正確狀態,為啥在我的能量場裏得不到糾正?我認真向內找,結果發現這些不正確的、執著的東西我都有,自己的場不純淨怎麼去糾正?從那以後我修自己的一思一念,去掉很多執著,還放棄了色慾之心,達到師父對高層完全放下的要求。

昨晚這篇體會文章基本寫完,還沒有修改就睡下了,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開著汽車,車上還坐著幾個人,在路上走,走著走著前面有個路障,看管路障的人不讓我過去,一次又一次為難我,我都耐心完成他要我做的,最後他說:「你過關去吧,再不讓你過去,我都過意不去了。」我知道自己在修煉的道路上過了一關,師父鼓勵我,我按照法去做,才是真的對。我剛剛通過關口,還夢到一個人的名字,字義是:照著這樣提高心性樹立威德。我悟到以後還要不斷提高心性。

為啥童話中的夫妻倆贏得一袋金幣?是他們應該得到。而我得到的是比「金幣」珍貴千萬倍的心性的提高、家庭的支持和家人的得救。

[1]《精進要旨》〈境界〉
[2]《洪吟三》〈誰是誰非〉
[3]《轉法輪》〈論語〉
[4]《轉法輪》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