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近半年來,在母親同修家遇到了上不去網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我每個星期的週末都在母親家裏度過,而母親家裏的電腦是我專用的。剛開始時,因為周圍同修都出現上網難的情況,自己也就沒有去向內找,也沒有去否定這種干擾,甚至覺的自己還好,母親家上不了,我自己家裏能上。自認為該做的事情耽誤不了。其實還是影響很大,比如母親那邊的同修給了三退名單,我輸入好了名字,但發送不了(有時求師父加持,偶爾發送過),我只得用U盤拷貝,拿到我家去發送;我和一些同修是用站內信箱相互聯繫的,有時遇到及時要處理的問題,我還得專程回我自己家去上網和同修聯繫等等。
幾個月下來,我已養成這種習慣,成為這種觀念。直到三月八日那天,我在自己家裏剛剛整理好一篇文章,準備發送到明慧網時。我自己家的網上不去了(平時這種情況很少),換了別的通道也不行,這時我心裏開始急了,因為我和家人們約好再過十分鐘就要過去我母親家,這樣一來,我的文章只能過幾天回來後才能發送了。就在這時,我突然意識到我這種思維觀念是錯的,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在默默的接受了母親家上網難這種干擾,並形成了觀念。上不去網這件事是對我的提醒,如果我在自己家能很順利的把文章發送過去,我可能甚麼都不再想,認為一切就這樣。
認識到後,我馬上否定它。順手把文章拷貝在U盤上,同時把自己家的電腦關了,心想:我這種思想不正好符合了師父在《轉法輪》中講的:「人的思想可以造成一種錯覺,還可以起那麼一種幻覺。那麼以後就真的形成一種觀念,形成一種錯覺,你覺的抽煙好像給你提了神似的,根本就不會的,它不起作用。」我想,今天糾正了這種錯覺和觀念,母親家是可以順利上網,並發送文章到明慧的。
到母親家後,晚上九點多,我打開電腦,點了自由門,心裏也沒想甚麼,在電腦上做著其它事情。不知過了多久,明慧網的界面顯現在眼前。我心裏很平靜,知道自己這次悟對了。把文章發送後,一直到晚上十二點發完正念,網速一直都很平穩,保持連接五個服務器。這時,我心裏在默默的感謝師父,弟子想甚麼,師父都知道。這兩個星期來,母親家幾乎都能順利上明慧網,這可是這半年來,從來都沒有過的情況。
我身邊認識的一些同修,他們上網後,大部份時間主要去瀏覽動態網和新唐人等,明慧網看的比較少。有時和他們交流,我說:「修煉人不要去過多關注常人的東西,不要被常人的事帶動。」他們反而說:「講真相需要了解當前的形勢,這樣對講真相有利。」這些同修之間見面後,談的都是動態網那些常人的東西,有時談的還很興奮,反而很少去談修煉中遇到的問題。當然,想了解一下形勢是可以的,但作為一個修煉人,一定要平衡好,把握好,不能被它帶動。
到目前為止,就以上談到的同修,他們的網還是很難上去。有一個同修,只好一段一段時間來我家上網,並下載一些她需要的東西和明慧網文章,她家裏幾乎就不再去破網了,覺的浪費時間。這大半年來,我們當地同修交流上網難問題時,包括一些技術同修和協調同修,幾乎都是用常人的思維想法和做法去對待它,比如先拔掉網線再插上,一次不行再多試幾次,或者借用手機流量去上網等等。整體上都沒有真正向內去找一找,為甚麼會出現這種干擾?嘴上還經常掛著一句話:邪黨又召開甚麼會了,把網都封住了。這不是向外去看嗎?其實,師父說:「明慧網他們從來也沒有封住過!」(《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在我自己個人的修煉進程中,深深的體會到上明慧網的重要性。就好比在早期的時候,我剛得法不久,邪黨就開始迫害法輪功,自己認識的同修很少,也不太敢接觸,對大法認識更深層次的內涵,更是少之又少。那時,我幸好每天都能上明慧看交流文章,經常被同修們的所悟受到啟發,所以才能更好的走到今天。
記得有一次,身邊的同修給我一篇「經文」,我回家後馬上上明慧網查看是否屬實(因為師父的新經文都會在明慧網刊登),發現她給的所謂「經文」在明慧網上沒有,知道是假的。我很快聯繫上給我假經文的同修,告訴她情況,叫她趕快找回發出去的假經文燒毀,並叫她制止去傳假經文的人。
請同修們想想,如果沒有明慧網這個平台,那偏離法、不在法上的問題可能會更多。特別是在我們中國大陸,邪黨瘋狂迫害的環境下,二十五年的反迫害中,能堅持做好三件事,能跟上正法進程,能堅信師父,堅信大法的同修,也都是一直堅持上明慧網或看《明慧週刊》的同修。當然不是絕對的,但最起碼在我接觸到的同修中是這個情況。其實,師父在很多講法中都提到了明慧網的重要和作用。我想,作為我們弟子,只有無條件的配合,無條件的維護。
記得有一個同修,在交流文章中說道,明慧網就是我們修煉人的家,我也是這種感覺。裏面應有盡有:明慧網的主頁面有師父坐在那看著我們,裏面有師父的所有著作,有煉功音樂、大法音樂,有交流文章,有傳統文化,有明慧廣播,有詩文樂畫,更有全世界大法弟子的修煉情況等等。所以在此,我真心想對同修們說,多回家「上明慧網」看看。
特別感謝師父!感謝明慧同修!感謝所有參與的同修!
(責任編輯:文謙)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4/5/4/21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