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滑是從脫離學法環境開始的。離開了同修們,起初我可以做到很精進,學法量比在小組時更多;也認為自己有實修的基礎和對法的堅定不移,是會堅修到底的。殊不知溫水煮青蛙般漸漸就掉下去了。這個過程不易察覺,等到一朝驚醒,可能已經到了絕境。舊勢力死盯著每個學員,尤其是對那些已經走上它們安排的路的學員,它們會用盡一切招數往下拖你,絕不會善罷甘休。如果不是師父的洪恩浩蕩,我們也許就真的失去了這萬古機緣。
現在想想,我都心有餘悸,曾經的我不聽師父的話,偏離了師父安排的路,多麼狂妄,多麼愚昧。慶幸在師父的有序安排下,我終於又走回了修煉的路,跟上了正法進程。目前我家是學法點,幾個同修形成了比學比修的修煉環境。
我特別想跟剛走回來的同修說:因為我們錯過了許多修煉提高的機會,再想精進,會吃更多的苦。那種苦有時可能不是有形的、而是思想深處的那種神性與魔性的博弈、正與邪的大戰,體現在你需要提高的一關一難中。如果把握不好,那種苦會隨時摧毀你再精進的意志,使你再度沉淪,毀於一旦。我們只有奮起直追,才能跟上正法進程。
我自己的體悟是:聽師父的話,真心聽師父的話,做好三件事,一思一念都要正,這樣才會真正走回來。希望掉隊的同修奮起直追,不要錯過這萬古機緣。
下面我想把近期在與兒子的關係上修去根本執著的點滴體會與同修們交流。
兒子小時是個聽話的乖孩子,但是上高中以後變的非常叛逆。我想盡了種種辦法都沒能改變他。這個暑假開始了,我從修自己向內找開始,一步一步走出了舊勢力安排的死關。
1、對照兒子的言行 找出自己的不純。
一天,我和兒子去超市買排骨。兒子看到一塊排骨上有一塊肉僅有絲縷相連,就想用夾子把骨頭弄掉,只要肉。我趕緊制止:「咱不能這樣幹,骨頭和肉一起才賣這個價,你把肉弄下來,光剩骨頭就沒人買了。這種貪便宜的事不能幹,會損德。」兒子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制止了孩子的行為,我心裏卻有些不安,仔細一找,原來我也有這顆貪小便宜的心,自己剛才挑排骨不也在挑來挑去嗎。原來孩子的行為映照出的是我這顆私心啊。我趕緊歸正自己,從那以後買東西再也不挑挑揀揀了。
快開學了,孩子有些浮躁,站不穩、坐不住的,我說了他,但他依然穩不下來。我向內一找,這才發現,浮躁的是我啊。這些天我就在心裏暗自雀躍:終於開學了,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做大法的事了。這顆不踏實的心不就是一種華而不實的黨文化因素嗎?我明白了這是一顆私心,還用做大法的事來包裝。我趕緊消除黨文化因素,去掉易受外界影響而不踏實的心。我要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2、否定舊勢力的安排 走師父安排的路
由於自己長時間沒有跟上正法進程,所以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跟國內家長一樣,各種內卷,奮鬥……所以當面對善良懂事的孩子變的叛逆時,我用盡了人的辦法,結果是孩子不但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我開始悟不到這是在去我的根本執著,只是在消極中無可奈何的承受,不向內找,不在法上修,還不斷的給孩子灌輸甚麼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將來有出息之類的,不知不覺走在了舊勢力安排的路上。當我真的走回修煉,在三件事上精進時,才發現兒子的狀態就是來成就我的啊。
由於對兒子的情,我一直運用高壓讓他拼命學習。這裏面充滿了爭鬥心,妒嫉心,以及極強的想改變別人的黨文化因素。這也造成我沒有從法上,用正理去教育孩子。作為大法弟子,卻忘了這世上的人都是為法來的,我跟兒子的緣份不就是為了法嗎?我不帶他走正路還往實證科學、無神論上推他。
通過大量學法,我悟到:作為正法時期大法弟子,不走師父安排的路,就走了舊勢力安排的路。我及時歸正自己,我不要舊勢力的安排,信師信法,把兒子的一切交給師父,聽師父的安排,因為兒子也是師父的親人。我不會再因為執著心不去,被舊勢力鑽空子。通過大量學法,發正念不斷的排斥,這顆頑石般的心鬆動了,就在開學前期,我感覺釋然了。
隨著我不斷歸正自己,兒子也在一點點的變化。他曾跟我學過兩遍《轉法輪》,每天早上跟我一起聽修煉故事。一天我收拾他書包,無意間看到他給同學寫的一封真相信。篇幅很長,密密麻麻兩頁多,字裏行間流露的是對大法的堅信和對同學的真誠。我一下子驚呆了,他從來沒跟我交流過這些,我沒想到他對大法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其中寫道:佛是慈悲的,不會計較人的過錯,只要誠心懺悔,用真善忍來要求自己……你知道貴州「藏字石」嗎?是老天要滅中共,所以你不要給邪黨站隊。
看到兒子對法理解那麼深刻,一字一句沒有私心雜念,我感到欣慰。有一天兒子打球回來,撿回一份師父新經文《為甚麼會有人類》,上面很髒,粘了一片火鍋紅油,可能是不明真相的人丟掉的。我用紙巾仔細擦了好幾遍,油污還是擦不掉。我心裏很難受,就把經文放到了抽屜裏,心想自己留著吧。幾天後,打開抽屜,發現經文居然變的乾乾淨淨,一點污漬都沒有了,跟新的一樣。
感恩師尊,讓一切恢復到最純淨的狀態。大法能歸正一切,只要我們敢於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師父交給法。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4/1/13/21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