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害出現了,不單是哪個具體同修的問題,我們每一個同修都該向內找一下自己在這次迫害中扮演了一個甚麼角色。至少問一下自己:上述問題存在不是一天兩天了,為甚麼我們能讓這種狀態在沉默中持續這麼久?是一顆甚麼心阻擋著讓本應該親密無間的同修之間不能溝通?這次教訓真的是慘痛的。
然而迫害發生後,另一個潛藏已久的問題又非常突出的暴露出來,那就是:同修間的不修口。
近期比較突出的表現是:A同修聽說某某被迫害同修的情況後轉告B同修,並且說不要再傳;B同修又轉告C同修說:A同修說了誰怎樣怎樣,並且也說不要再傳……就這樣答應過「不要再傳」的同修,卻把事情一傳一的傳說了出去。全然忘記答應過「不要再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守信用、失信於他人。
同時,往往很多事情傳來傳去最後面目皆非。近日當聽說了同修間傳說的一種版本後,驚詫之餘,我內心是難過和自責的,因為我發現自己也身在其中啊!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態,看似是為同修好,每次忍不住或不經意的說了兩句,可背後裏卻隱藏著一顆顯示心:我知道!我問自己:我真的知道嗎?甚麼叫做「知道」呢?
搜索「知道」一詞,其一的解釋: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事之理。可見,所謂「知道」是一種洞察世事百態後的自我覺醒和感悟,是發自內心的透徹和明晰。那麼我從同修那些道聽途說來的一番尚且不知真假的話是源於自我覺悟的「知道」嗎?顯然不是。我明白了,以後同修再向我打聽的時候,即使從別的同修那裏已經聽說了甚麼,我也會很明確的說:不知道,道聽途說的未必是真的,不能傳,我們要修口。
本地區的「不修口」還常常表現在同修間在做證實大法的項目上不注意:某某同修是做哪個項目的;某某同修有甚麼資源;某某同修家人是甚麼甚麼人;這些資料是誰誰送來的;某某同修說的甚麼事情;隨便把重要同修的地址、電話透漏給其他同修或者往同修家帶人等等。
我們知道邪惡的監聽手段無孔不入,看似無關緊要的隨意一說,客觀上就可能潛藏了些許不安全因素。師尊說:「如做明慧的那些學員,他們不能夠和其他人一樣參與活動,大法弟子的其它活動也不能參與,即使參與了也不能說自己是幹啥的,畢竟是非常時期。」[1]所以,同修啊,我們能夠在這些話題上做到守口如瓶,一是為了圓容整體,二是為保護同修的安全,三為他人著想更是我們每一個真修大法弟子修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啊。從哪個角度講,在做證實大法的項目方面,我們每一個人確確實實是該謹言慎行的。
不太修口的同修往往同時喜歡打聽事情,而且意識不到自己所問是不該問的、所說是不該說的,反而認為初衷是好的:同修的事情能不管不問嗎?哪些事該打聽?哪些事情該說出去?靜下心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一、出發點是為了甚麼?二、達到一個甚麼目地和造成甚麼客觀實際效果?三、達到的這個目地和造成的客觀實際效果是目前證實大法需要的嗎?每次開口之前,如果是站在一個對大法對同修負責的真修者的角度去權衡一下該不該說,而不是帶著長期沒有修去的個人後天習慣和喜好去打聽和傳說,自然就會分清哪些所問所說是沒必要的甚至不可要的。對於該說的,建議我們最好也講究一下方法方式,事先想到如何對自己說話的效果負責。
請同修想一想,事情從「我」這裏傳出去,同修心性不同,傳成甚麼樣,是無法預料和控制的,最後極有可能傳的面目皆非,而且傳到不同人那裏就可能達到不同的效果,特別是在傳被迫害這類的事情上,如果把同修的怕心帶動起來,嚴重的可能阻礙救人項目的進行。
此次迫害出現後,很多同修由於怕心被傳來傳去的事情帶動的暫停了手頭的項目,反而那些偏遠地區沒聽說的同修一如往常。這難道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嗎?我們從法中知道修煉人是有能量的,當一件事傳到很多人都在說、在想的時候,就真的是很大的問題了,就可能讓事情隨著變壞。那麼這樣一來,所有當初參與傳說這件事情的同修自覺不自覺的就起了推波助瀾的壞作用,說重了可能就是在證實大法救度眾生這件事情上無意中起到了「拆台」的作用。
師尊講:「我告訴你,不管甚麼心,只要是大法弟子的項目或者是大法弟子應該做的事情,你起了拆台的作用,你就起了魔的作用。不管你覺的我是大法弟子、我也做了很多事情,可是那些舊勢力一筆一筆的帳在給你記。」[2]
「說」看似是口在說,實則是心指揮口的表達;「修口」看似修的是口,實則修的是心。喜歡傳話、愛打聽背後都有放不下的人心:怕心?好事心?顯示心?……找到這顆心,去掉它,沒有了那顆人心的指使,「口」自然就不問不傳了,也就會修口了。
常人有句話:謠言止於智者。更何況我們是走在修煉路上的修煉者啊。同修,「修口」問題看似不大,實則影響深遠。修口和你有關和我有關,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啊。從現在開始,讓不修口止步於「我」吧。
僅個人修煉過程中的一點淺顯認識,旨在找出問題共同提高,有不在法上的地方,恭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九年紐約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一》〈甚麼是大法弟子〉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9/10/6/18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