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一年,我退休了,開始買電腦等設備做大法真相資料,同修們出去發資料。一同修被綁架,出來後,她叫我換手機,我無知無畏不以為然,認為她是怕心。她只好告訴我,她的手機和電腦都被警察抄走了。我一下怕心起來了,儘快處理了手機,出門總要東張西望,結果發現有人蹲坑,我走他走,我停他停。一天,我正煉功時,師父的法打給我「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1],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涵義,正念清除頭腦中怕的物質。一時間清醒了,精神就帶動了物質環境的改變,環境就不是那樣了,我也變得坦然了,不怕了,我照樣每星期大包大包的把資料送出去發。
後來,又一同修家被抄了。氣氛又緊張起來,我又被帶動,急忙把東西收了,打算暫停做資料。這時,有同修來說要二百份資料,包括勸善信等。我很為難,又生出了怕心,表示不想再做。同修就說:這是你的責任。我想想也是,我就是為這個來在世上的,就勉強同意了,但怕心未減,只好把七台機器都搬到了沒人用的車庫裏去做,沒想到,突然就有人來開車庫門,又只好搬回家,真是怕甚麼就來甚麼。漸漸的在學法中怕心又消失了,做完二百份又接著做。
訴江大潮開始了,要實名控告,我的怕心又上來了。我一家人修煉,會造成多大的損失?越想越害怕!不實名又怕不真,實名又怕萬一這樣,萬一那樣,全是怕。在我猶豫當中,丈夫先寫了,投遞出去了。我問他寫了哪裏的地址,他說就是我們這兒的,我急了。我該怎麼辦,我就寫另一個地址。到了晚上,師父的講法出現在腦中「修得執著無一漏」[2],一下清醒了,怕心沒了。沒想到,我剛寫完訴狀,打印完畢後,突然一陣發高燒似的,全身無力,頭昏,像得了重感冒一樣,連拉帶吐。我堅持著,到了第二天,拖著沉重的身體去了郵局投遞完回家。突然又意識到地址寫錯了,我又馬上返回郵局。我對郵局人員說明要找出信件改錯,並大聲說是控告江澤民的。對方說,這段時間這類信太多了,目標太大,他們感到壓力大。我說:這是好事,功德無量,你們將來會得福報的!我改完回家,心裏輕鬆多了,才意識到,為甚麼自己一點怕心都沒了,在這之前還怕的不行,丈夫還對我說:你就是放不下這身肉,沒修好,你要不走這條路,失去的才是真正的生命;你要走了,大不了失去這肉身。我聽明白了,又在師父「無漏」法理的加持下,去掉怕心,完成了訴江。
女兒要出國了,她也忙著要訴江,我著急了,怕心又來了。簽證辦好,機票都買好了,萬一有個甚麼事該怎麼辦?我極力勸阻女兒,讓她走了之後我幫她投遞。女兒不同意,認為時間還早,不用等。我就要她退了機票,提前第二天就走。還是不同意。女兒自己寫好訴狀,第二天就去投遞了。我急得一夜睡不著覺,女兒為了出國做了多少準備,多少個「萬一」在我心中盤旋。女兒看我這樣,就說給我吃個定心丸。她告訴我,全交給師父吧,師父叫走就走,師父叫不走就不走。我知道我這是情,也是怕,情中派生出的怕心。我只好背法放下情,不怕了,也忘了,真交給師父了。等女兒去了幾天,才反應過來她訴江了,也沒遇到甚麼事。
這時,同修的案子有消息了,我看到了判決書。上面寫著有一對夫婦被她供出來了。我知道說的就是我和丈夫,但我沒動心,也不去多想,無怨恨,不去承認它,好像與己無關,這是假相。果真,直到現在沒有人來找過我,包括訴江在內。知道符合了法,師父在保護。
可是,自己歡喜心一上來,哥哥打電話來了,說他熟悉的一個警察告訴他,最近你們還是很活躍的。我一下緊張了,好像我做了甚麼警察都知道。心裏就不穩了,忙對哥哥說,有甚麼見面再說,我掛斷電話。接著又有警察給我打電話說:你在那個裏面還是很活躍的嘛。我怕心一下又起來了,忙說有甚麼見面再說就掛了電話。我趕快抓緊時間學法、發正念清理。慢慢的,在法理的指導下,怕心漸漸又消了。後來與警察見面了,他一直都未再提那個事,真的很神奇!
我去國外看女兒,同修對我說,在國外好、環境好,要我就留在那裏。我覺的大陸才是最好的環境,要不我的怕心怎麼去?我十分欣慰,慶幸自己生在大陸得法。在大陸,我也聽到與我有同感的同修說:「對修煉而言,我生在米窩裏,為甚麼要往糠窩裏跑。」
怕心就是這樣一層層的修去,經歷多了,在我思想深處有了一種質的飛躍,感受到怕心不是一種普通意義上的怕,而是實實在在內心中的一種物質環境,它具有選擇對應作用。當它作出選擇的時候,就會有相應的一個物質環境對應過來。就像《轉法輪》書中說的遙視功能那樣,當選定一個目標,說出親戚的名字時,對方的情況、環境就對應過來了,在自己的空間場就看到了;還有那個內外兼修的人,因為他爭鬥心遲遲不去,就對應出人家來找他比武爭鬥;當我內心一出怕的物質,馬上怕的環境就對應出來了。當我修去了怕,環境就改變了。所以,我們遇到那些危險的環境,都是我們不正的心態招來的,是慈悲的師父將計就計演化出來的假相,是給弟子修煉提升的環境,是重塑神體的機會。如果大家都能明白過來,迫害早就結束了!
個人理解,不妥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迷中修〉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9/6/13/17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