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士先生(Anders),四十多歲,是瑞典一家公司的電腦工程師。他患有眼疾,眼睛疼了三年多了,以左側為重,一看螢光屏,疼痛就特別厲害。他的眼科醫生一直沒有明確的診斷,三年多治療沒有任何進展,這種狀況下,建議他試試中醫,看看針灸能否緩解他的眼疾疼痛。經醫生推薦,他來到海倫的診所。他雖然聽聞過有關中醫對解決人類疑難雜症的智慧,但他並不了解中醫,只能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安德士先生第一次來診所,海倫一看他就是全身緊張、憂鬱。再細聽他的眼疾病情,例行望聞問切,心裏也就有了七、八分定數。他的脈象明顯反應出他情緒壓抑,一定會導致睡眠不好。再觀舌象,嚴重的地圖舌,剝苔很明顯,表明他的胃也出了問題。海倫將觀察結果一一說給他,他驚呆了,全說中了。他告訴海倫,他的睡眠真的很糟糕,情緒低落,不願意與人交流。太太是泰國人,他還有一個十歲的兒子,只有在每週陪兒子踢球時才能感覺有所釋放。並且,他的胃,每次吃過飯都會感覺不適。
海倫先為他針灸鎮定並疏通經脈。第一次針灸,僅僅三十分鐘,他的身體立即就發生了變化,整個人一下放鬆了很多,他一下就親近了中醫。北歐四國,人們普遍對中醫很尊重,對針灸、天然的中藥很青睞,這為中醫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環境。中醫與西醫治療疾病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不同。中醫是辨證療法,重在尋找造成疾病的根源。對新來的病人,海倫都會給病人解釋中西醫的不同,希望病人能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了解中醫核心思想。海倫告訴安德士先生,他的眼疾、抑鬱都是由肝臟引起的。而他胃疼原因是胃酸分泌不足,也就是西醫說的萎縮性胃炎,以他的身體情況,最起碼需要兩三個月的療程才會看到初效。西醫三年治療無效,中醫能果斷確定時間?他非常期待。
每次對新來的患者,海倫總是不失時機地給病人介紹中醫文化,中醫的基點是保護人體,中藥不是以殺滅細菌、病毒為前提的,是用藥物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目地是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針灸直接幫助疏通人體內部的氣流,讓它暢通無阻,順應天地之氣,達到人體與自然的和諧。安德士先生很願意聽海倫講中醫,只要他覺的有道理,就會認真對待。他是典型的北歐人,彬彬有禮。每週一次針灸,他都感覺身體很舒服、很踏實。
經過四次治療,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安德士身體明顯改善,人開朗健談了,眼疼也明顯減輕了。他和海倫醫生相處的就像朋友一樣了,每次來就診都很愉快。也就在這時候,海倫推薦給他了一本書《轉法輪》,建議他每天看一看。她告訴他這本書很好,對人的身心會有很大幫助。他回家之後就開始閱讀了。
之後的每一次複診,他都有新的話題帶來和海倫交流,談的多是有關修煉的道理。有一天,他打來電話,說要談一件事,剛說了個開頭就放下了說:「我想還是當面跟你說比較好!」他到了診所。
「海倫,我心裏很糾結,我太太的妹妹問我借錢,你說我是借還是不借?如果我不借,是不是我就是不善了?」
海倫笑了,原來是家裏私事,說:「你是不是心裏不想借?是不是害怕借了錢不還?」
「就是!就是!她們借過好幾次了,都不還。」
「借還是不借?你可以自己決定呀!想借就借了,不想借,這也不是你的錯,因為她們已經失去你的信任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他彷彿一塊石頭落了地,說到:「你這樣說我就踏實了。我總想這個『善』,我是不是做到了……」
治療三個多月後,海倫觀他的舌象,很震驚,似乎完全好了。按照常規,他的情況要調節一到兩年才能完全康復的,太不可思議!海倫心裏明白,這不是她中醫做到的,這是法輪功在他身上展現的奇效!海倫高興地告訴他說:「你身體已經好了,可以不用來我這裏了,每天堅持學法、煉功,身體一定會恢復到最佳狀態。」
消息很振奮,振奮的有些不真實,安德士似乎有點捨不得離開這種治療了。海倫給他算了算賬,說:「你想想,一次針灸加藥費,也不是個小數字。就算你工程師的工資比較高,這筆開支也不小啊!拿它幹甚麼不行?」雖然海倫這樣說了,安德士還是定期來海倫這裏做「心理諮詢」。
有一天他又來了,一來就迫不及待地和海倫交流。他說,公司給他調換工作,現在的工作不用總看電腦了,不但如此,領導還給他漲了工資。這件事讓他心裏不安,工作減少了反而工資提高了,道理上不對啊!「你說,如果得到了不該得到的東西,人的身體上是不是會增加不好的物質?是不是該拒絕接受漲工資的那部份?」他問。
「是不是你現在的責任更多了呢?」
「是!」
「那你現在是不是當了領導了?」
「只是換了個崗位而已。」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那就對了,領導信任你,因為那個崗位很重要,所以給你漲了工資。那是你應該得的部份啊!」
他釋懷了,回頭又小心問道:「你說,師父是不是也管我了?」
海倫不假思索回答:「那當然了!師父看你思想純淨,時時刻刻用真、善、忍的標準要求自己,能不管你嗎?」
他是幸運的,通過海倫,遇到了法輪大法。他告訴海倫,閱讀《轉法輪》是他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做一件事他都會想到真、善、忍,怕自己做錯了。
安德士的身心徹底改變了,眼疾、胃病都痊癒了。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8/6/4/17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