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和財富,人人嚮往。特別是適逢當前看病難、看病貴、養老難的現狀,能自行安度晚年,同時又能分擔國家困難,減少家人麻煩,利國又利民。本著這顆心,裴珊珍告訴人們法輪功真相。但中共江氏一夥出於私慾操縱「公檢法」迫害法輪功和法輪功修煉者,使裴珊珍多次遭到抓捕、判刑,遭四年半冤獄折磨。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四日下午一時許,裴珊珍在出小區路上,被幾個身份不明者強行綁架,送進靜安區看守所,非法野蠻上刑具,碰傷了裴珊珍的臉,牙齒出血不止。經長達五個小時左右的非法審訊,使裴珊珍直不起腰,邁不開步;連晚飯也不給裴珊珍吃。審訊時,有持續錄像,裴珊珍告訴他們這將是你們迫害法輪功的罪證。
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早晨八點左右,警察匆忙將裴珊珍劫持至靜安法院,草草開庭,當場宣判裴珊珍四年六個月徒刑。裴珊珍提出上訴,二審不開庭,在十一月六日收到行事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零一三年一月八日,裴珊珍被劫持往上海女子監獄,入監前需拍照採手印等手續,此時她大聲喊「信仰真善忍無罪!」不予配合。立即遭到三、四人衝上前來掐裴珊珍頸部臉頰、扯裴珊珍頭髮、摁裴珊珍手腳把裴珊珍按倒在地,強行拍照採手印後,將裴珊珍戴上約束帶,用封箱帶封住裴珊珍的嘴,野蠻拖入新手監區。
二零一三年三月左右,裴珊珍被分入五監區進行所謂「嚴管」,限制裴珊珍正常行動,要裴珊珍寫認罪書。裴珊珍不寫,以沒完成作業為由,包夾犯嚴雅、朱琪辰等人對裴珊珍進行惡聲謾罵,晚上不讓裴珊珍睡覺,強行要裴珊珍把雙手放在小方桌上。當裴珊珍稍有瞌睡時,就馬上用力推搡或猛拍打桌面,使裴珊珍驚嚇而醒。
數月後,要裴珊珍重拍入監照,裴珊珍拒絕配合併高聲說「信仰真善忍無罪」,監區長仇某以大聲喧嘩擾亂監獄正常秩序為由將裴珊珍送進禁閉室長達數月之久。
二零一五年下半年,監獄方面開始對裴珊珍進行封閉式強行轉化,每天一早六點要裴珊珍提著便桶、生活學習等用品進小房間,一天長達十幾小時洗腦(所謂「學習」),按規定坐姿坐在小塑料凳上,抬高頭看循環播放的污衊法輪功的影像。因長時間抬頭端坐,引起腰背頸部酸痛和二膝彎曲疼痛難忍,裴珊珍想動動腰背頸部、伸伸二腿,包夾犯朱玉燕、程燕等立即七手八腳,踢腳、拽頭、掐臂,用膝蓋頂撞裴珊珍老人的腰背,造成二臂等多處淤青發紫疼痛難忍,裴珊珍高聲喊叫,遠處牢房中的刑事犯們蘇玲玲等人都能聽見。
長時間罰坐小凳子 |
裴珊珍也曾向獄警反應此情形,有一次茅獄警帶了二名穿白大褂的醫生來看裴珊珍身上的傷痕,但事後也無任何處理行動。類似情況依舊發生,並在黃豔裔獄警的授意下包夾犯強行要裴珊珍在端坐時雙膝和二腋下夾住紙張,裴珊珍無法做到時,包夾犯就推拉拽裴珊珍手腳,竟然撕爛了兩套囚服。在此期間,任何吃飯上廁所等都需要寫書面申請報告,還要有固定格式「我是罪犯……因犯……罪……現在申請…懇請政府警官批准等等等」,有時還故意刁難一會說時間未到,一會又說時間已過。包夾犯苑琳琳自己說她自己也只是個犯人,所有那些管理方法都是監區隊長授意她做的,她也只能照做。如:裴珊珍寫任何書面東西或吃飯都不給在桌上,只能卷曲著身子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任何作息活動只准在規定的很小區域內進行等,稍有越界就是訓斥。
期間,有位男獄警找裴珊珍談話,他自我介紹是來自北京前進監獄,曾看管過法輪功研究會李昌等人。他第二次要找裴珊珍談話,在沒事先告知裴珊珍的情況下架設了錄像機等,裴珊珍不予配合入座,監區長仇某先叫來三個犯人強制裴珊珍入座端坐在攝像機前,裴珊珍不配合,後又叫來三人一共六人拽頭、擰臂、摁腳,還掐裴珊珍下身,裴珊珍還是堅持不配合,這時要找裴珊珍談話的來自北京的男獄警正好進房間來,看到了六個犯人對裴珊珍施暴的一幕後扭頭就走了出去,第二次談話未能進行。事後,監獄以裴珊珍不服從管理對裴珊珍上約束帶三天三夜,使裴珊珍行動困難不能正常吃飯、上廁所,更無法睡覺。
中共酷刑:捆綁 |
二零一六年七月監獄又把裴珊珍轉到新收集訓間折磨,上午三個小時左右進行強化隊列操練,汗流浹背;下午趴跪在地上疊毯子,使裴珊珍整天頭昏腦漲手腳無力,艱難的度過七月八月。九月開始跑步和四面轉向訓練不要求做了,十月開始下午疊被子改為「學習」了,直到釋放前三個星期才停止操練等。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二)早上七點三十左右,裴珊珍女士走出了上海女子監獄,面色也很蒼白,在平地上走路都晃晃悠悠需要攙扶。臨釋放的時候,獄警威脅裴珊珍老人不許去控告江澤民,恐嚇她控告江澤民是要被抓起來的。
寫下以上內容是為了如實反映監獄中是如何對待法輪功修煉者的,將事實讓更多人知道,誰邪誰惡不評自明;同時也是驚醒那些所謂的監獄管理者,你們的這些種種行為完全曝光在大眾的視線下被一一審視時大眾會給你們一個甚麼評價?歷史會給你們一個甚麼評價?人在做天在看,善惡必有報。珍惜時間給予的機會,不要再助紂為虐,將功補過,給自己的未來留一個希望吧!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7/2/17/16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