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仁君趙匡胤(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七日】(接上文

「不亡何待!」

皇宮中的葦簾,都用青布包邊;太祖日常穿的衣服,洗滌多次還在穿。魏國長公主(太祖女兒)短襖上裝飾著翠鳥的羽毛,太祖告誡她不要再用了,並教誨她說:「你生長在富貴之家,應當懂得珍惜福分。」太祖看見孟昶用珠寶裝飾的小便器具,把它打碎了,說:「你用七種寶石裝飾便器,那該用甚麼器皿來盛放食物呢?像你這種行為,不亡國還等甚麼?」──事見《宋史﹒太祖本紀》

宋太祖畫像
宋太祖畫像

評註﹕宋太祖心地清正,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很大的示範效應,深為後世所稱道。

命正其罪

陝州人范義超,在後周顯德年間因為私仇殺了同鄉常古真一家十二口人。常古真的小兒子常留留僥倖逃脫。到宋初,他把范義超抓住送到官府處理。陝州的官員上奏:按照宋朝初年發布的赦令,應當寬恕。太祖說:「哪裏有殺一家十二口,還按赦令寬恕的呢!」於是下令按殺人罪處死范義超。──事見《宋史﹒刑法志》

評註﹕殺十二口人,這不是惡魔嗎?宋太祖的寬仁大度歷史有名,但他的寬仁是有分寸的──對滅絕人性的惡魔他決不姑息,以維護正義和公理。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曾經在皇宮的後園彈捕鳥雀。有個臣子說有急事求見,太祖急忙召見了他,發現他上奏的只是很平常的小事。太祖生氣了,責問他為甚麼這麼說。臣子回答:「臣以為這事比彈鳥雀要緊急。」太祖更加生氣,用斧子柄撞他的嘴。臣子的兩顆牙齒被撞落了,他慢慢彎下腰拾起牙齒,放在懷裏。太祖怒問他:「你懷裏揣著牙齒,想告我的狀嗎?」臣子回答說:「臣沒資格狀告陛下,然而自有史官記錄今天這件事。」太祖既害怕又高興,知道他是個忠臣,賞賜了黃金和絲織品安慰嘉獎他。 ──事見司馬光《涑水記聞》

評註﹕趙匡胤是地道的練武出身,一身是膽,天不怕地不怕。但有一樣他怕──秉筆直書的史官。他明白:無論善行還是惡行,都會通過史官的記錄而載入史冊,供後人評說。知錯就改是他的又一優點。

太祖三誓

趙匡胤立國之後,曾在石碑上刻下了留給子孫的誓約。誓約鎖藏在宮殿的密室裏,宋朝歷任皇帝即位時,都必須進殿跪讀它。這份誓約至為機密,除了特定的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後來金朝打敗宋朝,佔領皇宮時,才發現它。誓約的內容有三點:(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不加農田之賦。──事見王夫之《宋論》

太祖的這三條誓約,就是宋朝的施政底線。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這份誓約,從柴氏子孫與宋朝共存亡,以及趙匡胤後的每位宋朝君主,都未嘗輕易殺戮大臣的史實就可以證明。

其中第二條的「不殺士大夫」至關重要,它成為制度保障,使得趙宋這個由武夫開創的王朝,到達後人豔羨的「文治巔峰」,士人的風骨、學問和能力,得到全方位展示。我們熟知的大文豪蘇軾曾在詩文中譏諷朝廷,甚至影射皇帝,這在其它朝代,不誅九族也得死好幾遍。但在不殺士子的大宋,他只是被貶官而已,還復出了。否則,「赤壁」二賦等千古名篇我們將無緣得見。難怪人們說:「宋朝是讀書人的樂園!」

評註﹕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影響了整個宋王朝,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朝文化空前繁榮,以至於後人盛讚 「宋朝是文人的樂園」。

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等人立國,身邊都是文臣如織猛將如雲,但趙匡胤手下,叫得響的只有一個半拉子趙普。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結束了長達七十多年的戰亂,奠定了大宋三百年的基業。他開創的「建隆之治」也名垂後世。

宋太祖是雄才與仁心的完美結合體,其人格魅力令後世深深折服。司馬池曾告訴兒子司馬光:「國家所以能混一海內,福祚延長,內外無患,由太祖以仁義得之故也。」北宋名臣范仲淹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大儒程頤曰:「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安於泰山。」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宋祖推崇備至:「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