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通讀《轉法輪》,是在高一的時候,當時我陷在對父親的怨恨和對情的痛苦中。那時候,看《轉法輪》上說:「因為這個人一想走上修煉的路,這個意念一動,就像金子一樣閃光,震動十方世界。」「因為在迷中,所以也就最苦了,有這個身體,就讓他來吃苦。」「唯一真正要尋找你舒舒服服的沒有病,能夠達到真正解脫的目地,就唯有修煉!」[1]
那個時候人心很重,就想,「哎呀,我現在這麼痛苦,修煉了就不苦了,那我就修煉吧。我要是這麼一想修煉,是不是我的意念也像金子一樣閃光?」就這麼一念,甚至是不純淨的一念,師父卻慈悲的給我淨化身體了,出現了拉肚子的現象,拉出的都是很髒的東西,但是,過後卻非常的舒服,無法形容那種輕鬆美好。
我從此知道了大法的美好,可是卻還沒有真正的走進法中,沒明白甚麼是修煉,要如何修煉。可是,僅僅從書中悟到一個道理,就讓我受益良多。
事情都是有因緣關係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強求不來,這個道理讓我在後來發生的事情中未產生怨恨和痛苦。
我當時最好的好朋友和一個看似是我男朋友的男生,他倆戀愛了。如果不修大法,我不知道自己會做出甚麼偏激的事情來。但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就和那個男生平靜的聊了一下,最後祝福了他們。其他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他們都為我憤憤不平,也都覺得我太平靜了,我就和他們講了這個道理,告訴他們,我是真的沒有怨恨他們,沒有痛苦的不行。
修煉的路必然不是坦途,《轉法輪》寫道:「為甚麼遇到這些問題?都是你自己欠下的業力造成的,我們已經給你消下去無數無數份了。只剩下那麼一點兒分在各個層次之中,為提高你的心性,設的一些魔煉人心、去各種執著心的魔難。這都是你自己的難,我們為了提高你的心性而利用了它,都能讓你過的去。」[1]
我當時看過了這一段法,卻沒有明白這一段法。多次心性關都沒有過好,遇到了矛盾也不知道向內找。慢慢不看法了,常人的想法就又出來了,覺得修煉不修煉都是差不多的,甚麼都空,多沒意思啊。其實,佛的狀態怎麼能用人的想法去想呢,那種高境界中的美好,作為一個人,怎麼能知道呢?修煉和不修煉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父親修煉以前,是個脾氣非常不好的人。我時常因小事挨打,比如菜沒摘乾淨或者和他言語頂撞了。在我上初中時,一次被他打的瞬間動不了了,那時非常恐懼,這件事情一直有些陰影,不敢和他單獨相處。即使後來又能動了,被打的地方卻疼了很久。還有幾次,我就躲到親戚家去。甚至有幾次,我就乾脆選擇自殺,那個時候還不明白自殺是不對的,只是沒死成。
高中讀了《轉法輪》,知道了殺生是不對的,自殺也是殺生啊。所以,我就努力的學習,因為考上大學,就能離開家,離開父親。後來父親修煉了,也開始明白了修心性,我就再沒有挨過打了。
當時我在選大學的時候,就選了一個離家非常遠的地方,並且對自己說,以後再也不回家了。不在家裏,就更加不學法了。甚至在大學中就慢慢被常人社會裏面不好的東西污染了,但是,很多時候要做不好的事情時,腦海中都會出現《轉法輪》裏面的話。有時候我就聽從師父的話,沒有做不好的事,有時候卻不聽師父的點化,做了錯事。可是,慈悲的師父,一直都在我身邊。
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多了,嘗盡了社會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我最後受不了大城市的壓力,自己找了一個小地方,租了一個小屋子,想好好的停下來歇歇。慢慢的發現自己真正維持活著,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又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呢?是一個好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讓別人高看一眼?是有一個好老公,以後有個好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有好多好多錢,無盡的揮霍?都不是。好工作?沒勾心鬥角?好老公?沒家庭矛盾?有錢?呵,像我這樣幾乎一無所有的普通大學畢業生,幾乎都是拿自己的健康在換錢。
我又重新通讀《轉法輪》,這次明白了,人生的目地就是返本歸真。也唯有修煉能夠讓人昇華,讓人還掉欠下的債,提高生命的境界。這才是永恆的事,人世間的一切真的是生帶不來,死帶不去。
沒多久,我就選擇了回家,我終於又從新走回了法中。以前覺的忍是件難過的事情,多委屈啊,但是,當我從心中認同《轉法輪》中講的關於忍的道理時,我才真的從思想上改變了。這時,我就真的不因忍而委屈難過,雖然事情一樣,但是我的心變了,所以,我根本就不會有不好的甚麼委屈難過的情緒出現了。
大法改變了我,讓我從一個內向自卑而又固執的人,變成了一個心胸開闊,堂堂正正,能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我現在整個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完全變了,人也從容易抑鬱,變的開朗大方起來了。
大法的神奇,其實在我們家展現了很多,那年的優曇婆羅花,幫助媽媽同修勸退了好多人呢。在此,我僅將得法經歷及如何回到法中的經歷寫出來,希望能對在修煉的門口徘徊的人,有個觸動。
生生世世等待的法,終於來到了人間,千萬不要錯過這萬古機緣啊!這或許是我們唯一一次能昇華生命的機會啊!千萬,萬萬珍惜吧!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4/9/25/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