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相救人不要錢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九日】最近在江蘇沿江某個城市聽說這樣一件事情:有一位老年女同修給人講真相,事後給了世人甲一個護身符,還向世人甲要了2元錢,意思是說護身符的成本費,事後又向對方要求贊助,對方出於對法輪功的同情把兜裏僅有的50元給了這位老年同修。湊巧的是不一會兒世人甲又碰到一位老年男同修給他講真相,世人甲以為又是來要錢的,氣憤的把剛才收下的護身符扔在地上,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經過後來的男同修的耐心細緻的講述,周圍的幾個人都明白了真相,都非常高興的接受了護身符,世人甲真正明白了之後,也要回了剛剛扔在地上的護身符。

對於這件事情,聽到後覺的心裏很不是滋味,聯想到本地關於錢的問題,一直干擾著同修的修煉,影響著救度眾生的事情。

其實上述的老年女同修也許是好意,想把錢給資料點用,但是這個人的好意卻帶來了了非常壞的影響。如果要不是這位男同修及時糾正世人甲的誤解,那麼世人甲一旦出去給任何一個人講這件事情,那麼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堪設想的。救人難,對每個大法弟子的要求也高,我們的路非常的窄,走偏一點都會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在人中修,方方面面都要走正,才能夠真正的把三件事做好,才能夠救度更多的人。

其實資料點現在都已遍地開花,一般做資料的同修就有這個能力購買一些耗材,拿自己本地的資料點來說,一年幾千塊錢,自己就可以不費力的拿出來,因為很多東西並不是非常的昂貴,沒有必要讓其他的同修拿錢出來。而且資料點也不應該攢錢攢物,所以,請資料點的同修不要輕易接受同修的錢,同時也告訴各位同修確實用不了多少錢,不要讓大家在這方面用心。

還有就是往外拿錢的同修也要注意。據我知道往外拿錢的同修的心態也不一樣。有的覺的自己有錢也用不完,給資料點用。有的覺的拿了資料不給錢好像不好意思。有的覺的每次給資料點錢好像是在積累自己的威德。所以有的時候不管資料點需不需要,反正我拿了多少多少錢,意思是給證實大法用了,這樣就是做了大好事。其實有的時候恰恰相反,因為資料點不存錢也不存物,如果錢多了資料點用不完,那麼是不是也是給資料點的同修造成心理的壓力,是不是也會給對自己要求不高的同修造成犯錯的機會。所以,甚麼事情要以用大法的要求來衡量,不要從個人的感受為出發點。

真正想助師正法,那就是在心性上下功夫,在三件事上下功夫,多發正念,多靜心學法,多用各種形式去講真相救眾生,比拿多少錢都強。以上問題望江蘇同修引起注意,如有偏差,及時糾正,共同維護大法在世間的形像。

最後讓我們共同學習師父在這方面的給我們的答疑:

師父在《洛杉磯市法會講法》講法中說到:

「弟子:我們在向西方主流社會民眾團體講真相、揭露邪惡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多正面的反饋,有些人還詢問他們具體能做甚麼。為此我們成立了良知基金會,以便於那些不是學員但又想支持我們的正義人士參與進來。我們有個問題:有人捐款給受難的大法弟子,我們應該怎樣轉送、協調?將來捐款、集資應該怎麼把握?

師:對這個問題我在早期傳法的時候對大家說過,我說作為大法修煉來講是不能夠集財積物的,那樣只能助長執著,對修煉一點好處沒有。而且你們是在常人社會中修煉,也不需要常人的供養。當然啦有些出家的大法弟子,那是屬於特殊情況,我就講普遍的情況。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呢,那我對集資是完全杜絕的,不准向學員去徵收資金,也不允許像其它宗教那樣去向社會去徵集資金,這些事情咱們都不做的。

可是從九九年「七•二零」被迫害以後呢,這個情況就出現了一個變化。大法弟子講真相救度眾生都需要資金,個人的收入是有限的,這場迫害持續的時間又長。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很多資金揭露迫害,最起碼大家印傳單就得需要資金去印。大法弟子辦的電視台、電台、報紙都需要資金。還有許多事情、許多項目都得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和一些項目負責的大法弟子講過,我說我們只能從各個國家的政府,或者是各種基金會,或者是大的企業,去請求贊助來做這件事情。但是實際上舊勢力在這方面擋的很厲害。中國社會這幾年的投資熱,各國都去投資,不敢資助法輪功,怕中共對他的企業不利,看來在利益面前也都在出賣良心。在這個情況下就很難向他申請到資金。

那麼有許多學員在講真相的過程中看到確實有一些很好的民眾,當他們知道了這場迫害的邪惡後,很多人主動要贊助一些錢給學員。這種情況怎麼辦?我還是這樣說,儘量不去向民眾徵集資金,不要這麼做。真有主動給的,那要了也就要了,用在最需要又缺資金的地方吧,只能說是這樣。我不主張做,但是真的非要給的,有的時候你不收他還覺的你怪怪的,那就收了吧。有時你們做的事情得叫他們理解才能救度了他,所以真有這種情況那就收了吧。

但是,資金的管理不要出現問題。我知道有些項目、有些地方資金是出了問題的,我也不想說。在這方面出問題的我看你是不想修了,眾神都在看著你呢,對修煉人來講也太嚴重了。」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