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唐太宗給魏徵立碑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唐太宗建立唐王朝實行德政,留下了很多君聖臣賢的故事。以下是筆者從唐代劉肅《大唐新語》中選譯的兩個故事。

唐太宗給魏徵立碑

魏徵向太宗陳述自古以來君王治理國家、達到天下太平的方法。太宗認為他的話很對。

封德彝在旁邊,反駁說:「夏、商、週三代之後,人逐漸狡薄欺詐,所以秦朝治國專用刑法,漢朝將仁義與刑法摻雜使用,都是想使民風純正,卻未能實現。魏徵是個書生,如果輕信了他的話,恐怕會使國家遭到敗亂。」

魏徵責問封德彝說:「五帝、三王治國時,並沒有更換國中的人民而實現了教化。只因躬行無為而治之道,就成就了帝業;躬行仁義之道,就成就王業,這都在於當時國君的治理和教化。我們考察古代典籍的記載,就可以明白。古時黃帝與蚩尤打仗,戰勝蚩尤之後,就致力於教化而使天下太平。九黎作亂,顓頊就出兵征伐他們,戰勝之後,也沒有失於教化。夏桀淫亂暴虐,而商湯趕走了他;商紂王無道,周武王就討伐他。上面講的這些,都達到了天下太平。如果說:人是越來越狡薄欺詐,根本不可能再做到純正樸實,那麼,時至今日,現在的社會上,應該人人都變成了鬼怪妖精,那當然再也用不上加以教化了!」

封德彝再也找不到話來反駁魏徵。

魏徵去世時,唐太宗親自為他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在碑上。後來,因為有人說魏徵的壞話,唐太宗下令把碑毀壞了。

到唐太宗征討遼東,未能獲勝時,自己非常悔恨。他嘆息說:「如果當時有魏徵健在,他絕不會讓我去攻打遼東啊!」唐太宗度過遼水後,命令用驛馬奔馳傳命,以少牢祭奠魏徵,重新給魏徵立了碑。

唐太宗與房玄齡、杜如晦的友誼

杜如晦年輕時聰慧明智,神采過人。唐太宗提拔他做秦王府兵曹(官職名)。不久,調陝州任長史。

房玄齡對太宗說:「杜如晦這個人聰慧明智,通曉事理,是輔佐帝王的人才。如果您只想保持藩王的地位,就用不上他;如果大王您想要經營天下,成就帝業,沒有這個人就不行。」

於是,唐太宗就請杜如晦輔助秦府,封他做建平縣男爵,委任他為文學館學士。他命令人給他寫讚道:「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中履義,身立名揚!」

貞觀初年,杜如晦擔右僕射,房玄齡任左僕射。唐太宗對他們說:「你們身為僕射,應該:耳聽得遠,眼看得寬,尋求察訪賢明有智慧的人。近來聽說你們聽取和接受訴訟的狀子,每天閱讀這些狀子已經使你們沒有空閒,哪裏還能為我尋找賢士呢?」於是,他們更加勤政薦賢。

從此,朝廷機構的組建、計劃,都由他們兩人制定。他們制定的法律命令,注意寬緩平和,用人不求全責備,也不用自己的長處去衡量別人。杜如晦和玄齡推薦的人,好像比他們自己都好。

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齡商議國事,房玄齡都說:「沒有杜如晦,不能謀劃好這件事。」等到杜如晦來了,互相商討的結果,最後往往還是採用房玄齡的計策。

房、杜兩人決斷大事,總是互相商量。至今說起良相來,人們總是稱讚房杜二人。

後來,杜如晦去世了。太宗對虞世南說:「我和杜如晦的君臣情義很重,他不幸去世,我很悲痛。你知道我的心意,就請你為他撰寫碑文吧!」

後來,唐太宗品嘗新瓜美味,想到了杜如晦,立刻非常悲傷,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並派人把另一半新瓜,放到杜如晦的靈座上。

有一次,唐太宗把黃銀帶賜給房玄齡時,對他說:「杜如晦和你同心協力輔佐我,今天我賜黃銀帶,只給了你一個人。杜如晦,我卻再也見不到了!」說著,淚流滿面。

因為黃銀帶避惡,是鬼神所懼怕的東西。所以,唐太宗就派人取來一條金帶,請房玄齡把金帶轉送到杜如晦的家裏。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