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煽動仇恨 中共宗教局長在台被告(圖)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九月十六日】(明慧記者周容台灣報導)因長期執行江澤民對中國國內法輪功學員的群體滅絕政策,並在海內外進行對法輪功的煽動仇恨宣傳,中共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在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五日預定飛抵台灣的當日早上,被台灣法輪功學員以違犯「殘害人群罪」及「民權公約」規定告上法庭,這也是台灣法輪功團體在一星期內繼控告陝西省代省長趙正永之後的第二起刑事告訴案。

中共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抵台前,台灣法輪大法學會理事長張清溪(中)與法輪功律師團代表,前往台灣高檢署按鈴控告。
中共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抵台前,台灣法輪大法學會理事長張清溪(中)與法輪功律師團代表,前往台灣高檢署按鈴控告。

台灣法輪大法學會理事長張清溪表示:「最近來台的中共官員,有幾個都是非常主要的嚴重迫害法輪功的兇手,所以我們對這些人不會放棄用法律來追究他們的責任。」

積極執行迫害政策 王作安罪行累累

王作安從當國宗局副局長起,對法輪功就是竭盡批鬥、詆毀之能事,目的是協助江澤民滅絕法輪功。他個人在中共一九九九年全面迫害法輪功的一個月內,便在《光明日報》上強硬表示要跟法輪功鬥爭的立場。二零零九年九月,在國宗局前局長葉小文調任後,王作安正式接掌國宗局後,仍繼續進行中共迫害宗教、打壓信仰的領導工作。

王作安和前國宗局局長葉小文兩人曾多次參加專為打擊法輪功召開的記者會,接受海內外媒體採訪、撰寫報告批判法輪功。這些大量歪曲事實、編造謊言、煽動仇恨的言論,透過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中共媒體大量轉載報導,並被作為黨政官員反法輪功的學習材料。

王、葉兩人仇恨宣傳法輪功的罪行從大陸地區一直延伸到海外。例如,一九九九年迫害之初,葉小文代表國宗局,率先在中央機關發表長達四小時的「批評報告」,作為發動滅絕性迫害的理論基礎,日後成為北京中央機關的「學習材料」;又在中央電視台及中國國務院中外記者會上,煽動全國性的仇恨迫害。

二零零零年開始,國宗局則將仇恨法輪功的宣傳進一步延伸到海外,葉小文親率中共控制的所謂(御用)「宗教領袖」赴美國及國際社會,大規模散布妖魔化誹謗,持續透過海外「宗教」交流活動,將對法輪功的滅絕政策輸出國際社會。

王作安和其前手葉小文主導的國宗局,透過宗教、教育、媒體等系統,散布誣蔑、妖魔化法輪功的言論、煽動中國民眾仇恨法輪功,國宗局積累中共數十年迫害信仰的經驗,為「滅絕真善忍信仰」提供所謂的「理論基礎」,用以迷惑中國民眾,欺騙國際社會,幫助江氏集團執行滅絕政策。

據明慧網的不完全統計,到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五日止,法輪功修煉者被迫害致死的人數已高達三千四百一十一人,還有數十萬人被非法關押、判刑、勞改,甚至被滅絕人性地「活摘器官」販售圖利。

美國國務院的年度宗教自由報告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及人權觀察的調查顯示,這十年來,中國始終是嚴重侵害宗教及信仰自由的國家,尤其是對法輪功滅絕式的迫害。

各界支持法輪功提告

為關注遭到中共迫害與被活體摘取器官的法輪功學員而成立的「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CIPFG),對王作安假宗教之名行迫害宗教之實的作為表示譴責。CIPFG亞洲分團團長賴清德立委表示,宗教自由是人權的一個項目,也是憲法所保障的,任何人都不應該去迫害宗教自由,不管是用暴力、公權力或宣傳來誤導、抹黑。

CIPFG副團長邱晃泉律師也表示,法院作為人權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應該受到政治的不當干涉或引導而退卻,高檢署應該快點採取行動來處理這案子。他強調,中共透過冠冕堂皇的宗教局迫害法輪功,宗教局長王作安做不當的操作是非常可怕的。邱晃泉說:從對黃華華、趙正永到王作安,法輪功的提告,讓台灣社會、公共部門了解這些中共高官在中國對人權的迫害、對法輪功迫害的殘酷事實。

前駐澳中共外交官陳用林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民主自由的前提是對人權的尊重。像王作安、趙正永、黃華華等中共官員,對百姓人權進行殘酷的迫害,犯了嚴重的反人類罪,台灣政府應當嚴禁他入境,若入境了應該將他繩之以法,這是作為一個民主政府應盡的義務。他指出,中共宗教局作為迫害宗教的主要工具,對老百姓進行精神的控制,王作安直接下令嚴重迫害宗教信仰,特別是對法輪功學員的殘酷迫害,他應當負主要的責任。陳用林呼籲:「不光是台灣的法輪功學員要反迫害,台灣人民也應該要反對中共的迫害。」

邀集海內外華人支持拘提人權惡棍

為使全球各界人士有表達支持拘提趙正永等人權惡棍的發聲管道,台灣法輪功人權律師團九月十四日在「台灣聯署資源運籌平台」上發起「支持台灣高檢署緝拿陝西惡棍省長趙正永」聯署活動,至記者截稿前晚間聯署人數為八百零二人。

聯署網址:https://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091108313700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