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去掉怕心的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三日】我一九九七年七月得法,自從得法的那一天起,從來沒有動搖過對大法的堅信;但是,由於心裏怕,很長時間沒有能夠走出來。怕啥呢?啥都怕。

一想走出來證實法,就怕別人或家人知道了不理解,怕出事、怕失去工作、怕被迫害、怕家裏老人擔心、怕講真相時聽者異樣的目光……每當這時候就想,等修去了怕心再說。其實,就是結結實實的抱著執著不放,走了舊勢力安排的路。

直到二零零六年春天,我才真正重視學法,雖然每星期大家學法一次,但這對我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開始用發資料和使用真相幣的方式證實法、講真相。

開始同修帶著我去住宅小區發資料,上樓時我走在後面,發一份資料心跳、手抖、頭上冒汗;下樓時我走在前面,只想快點發完,千萬別讓人看見。同修問我:「是不是緊張啊?」我回答:「還好。」其實是掩飾怕心。

還有一次,同修與我約好晚上出去發資料,快到約好的時間時,我自己在家已經緊張的坐立不安。心想發正念清除怕心,發完正念只是稍好一點,心想不管怎樣先做飯,吃了飯再說。在做飯的過程中,心想我是隨師尊到人間來證實法的,那當初不也是冒著天膽來的嗎?我的膽也不小啊!有怕心的不是我,應該正念清除!今天我一定得去發資料!在常人中只要我答應別人的事沒有不辦的,更何況我修了大法了,是為了救眾生,藉這個機會修去怕心。

反覆這樣想,不知不覺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幾分鐘時,我又開始緊張,人的一念又出來了:還是不去吧?萬一出事……我的主意識很清楚:不行!這一念是怕,怕也是求,這一求真出事就要連累同修,他們是為了我能走出來證實法才這樣做的。思想中抑制著這個怕心,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可就是緊張。內心中有一個我說:「走吧,到時間了。」另一個「我」說:「先坐一會,再等等。」心裏慌的很,就是邁不出這一步。

這時一個慈祥的聲音響在耳邊:「老師和你一起去。」對呀!老師的法身不就跟在我身後嗎?心一下就放下了,心裏有了依靠很踏實。我沒有多想就走出了家門,雖然發資料過程還多少有點怕,但比起前一次好多了。結果在師尊的呵護下順利的做完了,甚麼事都沒有,同時覺得自己場中怕的物質去掉了許多。

現在回憶起來,師尊那和藹、慈祥的面容,微笑中充滿著鼓勵,「老師和你一起去」,就像真實的場面曾經真真切切的出現在我面前,就像關照一個剛剛學步的孩子。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因為表達出來的內容和我內心的感受有很大的差距。只能合十,感謝師尊對弟子的鼓勵,謝謝師尊!!其實真的像大法弟子說的那樣:我們只是做了人的表面的東西,一切都是師尊在做,我們只是利用做的過程去掉一切執著。再次謝謝師尊!也謝謝我的好同修!

還有一次我與同修去農村發資料,親眼見證了眾生都在期盼著知道真相。那是深秋時節,農民都去秋收了,白天村裏人少便於發資料。我心態不是很穩,只有沒人的時候才發資料。同修狀態比我好,她在我後面逐戶的發。

這時發現路南一戶人家門口有一個老大爺好像在打盹兒,突然他對同修說:「閨女,你下啥鎮物呀?咋沒有我的呢?」老大爺說的鎮物是指鎮宅之寶,是我們這裏的民間習俗,一般是請人給下的。同修聽了笑著,從路北徑直走到老人跟前,邊走邊從包裏拿出一份資料,大聲說:「我給您老挑個最好的,《天賜洪福到您家》。」老大爺笑了,連連點頭說謝謝,雙手接過資料。大爺說的真對呀!哪有比《天賜洪福》更高級的「鎮物」了!我和同修都笑了,感受到了世人對真相的期盼。

現在我可以獨立發資料了,每次出去前還是有點怕,但是有一點心態不穩時就不發,資料發完回家,沒發完就再往前走。有時我包裏放上少量的護身符、真相幣或資料,注意安全,隨時隨地的做。試想晚上離你十米以外的人,你能看清他每一個動作嗎?即使看清了你會跑過去看他到底做甚麼嗎?在你家樓道裏遇到一個陌生人,人家大大方方的上下樓,你會問人家找誰嗎?都不會。其實都是怕心在嚇自己。

我在使用真相幣的初期是很緊張的,唯恐收錢的人發現,用完了馬上逃跑似的離開。現在我可以很自然的用真相幣購買生活用品、買火車票、客車票、隨禮等等。

有一次,一個商店老闆發現了我寫在錢幣四角上的「退黨福到」,他大聲念「退黨福到」,還說「這人真能琢磨」。我也不看他,繼續給他找錢。現在我反倒希望收到真相幣的人都能看到,從中受益,因為他同樣是該救度的人。

我的怕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去掉的,怕心是在證實法的過程中去掉的。這是在家裏所謂「偷著精進」所無法代替的。

我在走出來證實法的過程中悟到:證實法的過程中我們會理智起來,在證實法的過程中就會有智慧,關鍵時候還有師尊點悟我們,在證實法的過程中能修出慈悲心。師尊在為大法弟子、世人,眾生承受著一切,我們要在轉瞬即逝的最後時刻,快救人多救人,才不辜負師尊對我們的苦度。

我還有很多執著心沒有去,如不願煉功、有依賴心、爭鬥心、名利心、不讓說……我已經意識到了,正在努力修去。

同修們,讓我們走出來、在證實法中去掉一切執著,兌現我們的誓言吧!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