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位朋友一聽說地震了,嚇的拔腿就跑,我一把將她拉住,我說:「不能朝那邊跑!房子要垮了,這裏這麼深,你跑也跑不出去,趕快跟我一起念:『法輪大法好』,求法輪大法師父救我們,這個時候只有師父才能救得了我們,你跟著我一起念,不會有事的。」
當時,我的表現確實很鎮定,因為我心裏有大法,我堅信在我有難時師父一定會救我的,我相信我不會有危險,同時我也不能讓我身邊這位朋友有危險,因為她已經三退。我叫她跟著我,只要和我在一起就不會有危險,我說:「我們趕快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去,」我想起進大門不遠處有一個大花園,我拉著她就往那邊跑。當時我們搖搖擺擺的,感覺像走在晃橋上一樣。當我們到達這裏時,花園裏已經聚集了好些避難的人,我想:我應該趁此機會救她們,我告訴我身邊的人不怕,只要念「法輪大法好」就沒危險,就能得到神的保護,當時就有幾個人跟我一起念。
此時,我心裏牽掛著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雖然他們大多都已三退,但在這關鍵的時刻,不知是否想得起念「法輪大法好」這幾個救命的字。我給他們打電話,打不通,沒有信號,通信已全部中斷。在此種情況下我沒有辦法去找他們,心裏有一些焦急,心也開始跳的「咚咚」的響。這時,我耳邊響起了師父的聲音:「好壞出自一念」(《轉法輪》〈第四講〉),「「一個心不動,能制萬動」(《精進要旨二》〈去掉最後的執著〉)。我一下意識到自己的這顆心很危險!我是大法弟子!怎麼跟常人一樣的六神無主了呢?我是大法弟子!大法弟子的一念之差就會產生不同的後果,在此大災大難來臨的時候,就是體現大法弟子威德的時候,也是檢驗我們平時修的怎麼樣的時候,有師在有法在,一切由師父安排。作為一個大法弟子,要時刻想到救度眾生,不忘自己的責任,任何情況下都要按師父說的去做,在此生死關頭的時刻,我們要爭分奪秒的與舊勢力搶奪生命,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
我心裏一邊發著正念:清除一切迫害眾生的邪惡因素,並請求師父保護所有大法弟子及大法弟子的家人以及所有能夠同化大法的有緣人,一路講著真相回到我住的小區,我們小區外面是個很寬廣的大草坪,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的人。我看見我孫兒的一個同學他們一家子,我趕快迎上去告訴他母親「誠念『法輪大法好』就能保平安」,可她只是一笑就走開了,很輕視的樣子。我當時心裏覺得很不是滋味,感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我想:我連我的親人都不顧的來救你,你還對我這個態度,可見這些人受惡黨的毒害太深。有好一陣我都不想講了,我覺得這些人真是迷的太深,不知醒悟。
但是,我很快調整好了我的心態,在這緊急的關頭救人是第一,決不能被常人心所帶動,常人知道甚麼呢?大法弟子才是當今世間的風流人物,儘量救度那些能夠救度的人吧。這時我女兒開車來找到了我,她拉來一箱礦泉水,我拿出一瓶遞給我的孫兒,叫他送去給他的那位同學,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會救他們的。(過後兩天我遇見她的婆母說:她(婆母)家在都江堰的房子全部倒了,兩個姪兒姪女被埋,令人痛心。)
這次地震雖然我們沒有處在震中區,但據我所知,有好些常人還是受到了不同成度的損失:有的電腦掉到地上了,有的瓶瓶罐罐打爛了,有的房子開裂了,還有的被房子上掉下來的東西砸傷了,甚至有的人跳樓摔死了(這個電視新聞報導了)。我女婿有個朋友說他有瓶一千多元的洋酒好久都捨不得喝,放在櫥櫃裏都被震出來打爛了,供財神爺的香爐缽也掉到了地上,放在地上的一堆酒瓶子都倒了,衛生間的化妝品之類的都掉到了地上。而我的家裏不僅人無損傷,包括財產都無一點損失,我家的電視牆只有七點五釐米寬,上面斜放著的玻璃鏡框及圓形工藝鐘,平時看著都很懸,地震中卻安然無恙,動都沒動一下,只有一個玻璃茶杯從桌上掉在地上卻沒有打爛。我們這個小區有三幢樓房開裂,我家住的這幢房子完好無損。這幾天我也走訪了我在這裏所認識的大法弟子,有的住在五樓都沒有一點損失,更無一人傷亡。
大法弟子們在這次災難面前都表現的鎮定自若,不驚不慌,從容不迫,在大災難來臨之際,思想中只有一念:就是──堅信師父、堅信大法,我是大法弟子,任何災難都傷害不了我,心裏想的都是如何想辦法救人。
有一個大法弟子,他們一家都是修煉人,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們就站在他們的鋪面門口招呼曾經三退了的左鄰右舍來和他們站在一起,告訴他們不要怕,大家一起念:「法輪大法好」師父一定會救我們的。這個大法弟子鋪子裏的商品很多都是玻璃、陶瓷等易碎品,像花瓶之類的,平時為了商品陳設好看,擺放的都很懸的,地震中卻無一樣損壞,地震時和他們一起念:「法輪大法好」的人,有的住的樓層很高家裏也沒有損失東西,而就在他們對面一家副食品商店裏,擺放在最下面一層貨架上的酒瓶子都掉到地上打爛不少,貨架上的商品倒了很多。這個大法弟子一家平時講真相就講的很好,這次地震更是使不少世人見證了大法的神奇,地震後他們抓緊時間講真相救人,有不少人紛紛三退。
經歷了這次驚心動魄的災難,大法弟子在修煉的路上將更加堅定不移的緊跟師父堅修大法到底。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8/6/13/9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