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思一念中歸正自己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正法已經到了最後的最後了,師父講了「越最後越精進」,對每個修煉者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們地區在做三件事當中,存在著為完成任務而做的狀態,特別是發正念,甚至四個整點都很難保證,發正念的心態不是那麼純正而嚴肅,而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理,從而有的出現病態,有的還認為師父在給消業,不能正念對待干擾,不能向內找,而在無知中走了舊勢力的安排,進而造成病魔纏身以至被舊勢力拖走的危險。

在講清真相和三退問題上,為了完成師父要求的三件事,有的很長時間在親屬中能講退幾個,不能走出去在各種環境中主動的去做,在思想中存在著嚴重的自私、怕。資料點來《九評》或小冊子就做,不來就消極的等待。幾乎三件事只做了兩件,這距師父的要求差的太遠了。

作為一個大法修煉者,慈悲救度是我們的神聖職責,《明慧週刊》二四五期講:如果明天法正人間,我們大法弟子圓滿夠不夠標準?這個學員寫的很好,我們是走向神的人,正法已經是走向尾聲了,救度眾生迫在眉睫,看著那些被共產邪靈迷的太深的世人,看著那些高級生命為法而來已迷在常人中的人,看著那麼多的無辜百姓如果不救從而被淘汰的危險,我們卻為了自己的所謂安逸而苟且偷生,只想從大法中得到好處,而不想為大法付出,這是走在神路上的人嗎?

我們地區有位同修,是九九年之前得法的,他們夫妻倆都修煉,在二零零零年男同修因講真相被舉報而被抓,罰金後放回而產生了極度怕心,從而夫妻倆都停止了做三件事。妻子得法前有多種疾病,修法後都好了,這次由於經濟上受到很大損失,又挨了打,兩個人就把學法放下了。放下一年後,他妻子突然有一天得了腦出血,經醫院搶救現在家一直躺在炕上不能行走。這是一個只想從大法得到好處而不想為大法付出的典型例子。同修們,正法修煉是嚴肅的,任何一個修煉者,不可能帶著各種執著及不好的心而走向圓滿。

有的同修說我儘量修,修到甚麼程度算甚麼程度,對自己生命的未來極不負責任。特別嚴重的是,一些弟子,也知道大法好,也知道「弟子正念足 師有回天力」(《師徒恩》)的法理,但人的觀念很頑固,就不願意走出人,就是怕,講三退只能在自己親屬中做,對外人怕被檢舉。在一些同修思想中,共產邪靈像附體一樣干擾著他,講三退底氣不足,連自己在潛意識中都感到像是搞政治,《九評》只看了一遍,自身的邪靈附體都沒肅清,嚴重的干擾講三退。我想:我們是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師父要求的三件事應該嚴肅對待,放下人心,救度世人是我們的神聖職責,師父讓我們用慈悲去洪法與救度世人,沒有慈悲,用人心去做,走過場那是修煉嗎?

我是九八年秋得法的。九九年「七﹒二零」我沒有放棄大法,當時我和妻子是這樣想的;中央電視台播放停止修煉法輪功,如果你電視能說服了我,我就聽你的,說服不了我那我還照常煉。那時每天電視一播法輪功內容,我就聽,結果聽了挺長時間,電視裏說的和李老師講的根本不對號,因此我同妻子決定不放下修煉。

我們家是煉功點,我又是輔導員,從九九年至現在我一直做著資料傳遞工作,自從師父要求資料點遍地開花,又於二零零五年開始在我家做家庭資料點。在修煉的路上,我不同程度上做過錯事有過曲折,但一直對法堅信不移,雖然沒有受過驚人的迫害,但在非常時期也挺而走過險,雖然我同妻子修的不算精進,但從九九年一直平穩的走到現在。我雖家境貧寒,但大法在我和妻子思想中,佔據了家庭的主導地位,我們深深尊敬和愛戴偉大的師尊,我們感到:這萬古機緣一旦失去,人活著還有甚麼意思?我們常常同周圍親屬講,這法好的無法用語言表達。

在修煉的路上,我深深體會到,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只要堅定正念,只要走出人來,雖然有些艱難、曲折,但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作為修煉者,在當前的非常時期,我們更應珍惜這個法,嚴肅對待自己,不但講真相救世人,還要以身正法,在各種環境中,要做個好人,更好的人。在家裏,在社會中,你所遇到的每件事,都要時刻想到自己是煉功人,不要忘記自己是走向神的人。修煉心性是很難,多年形成人的觀念,要想逐漸去掉它,就得多學法,只有法才能破除各種執著,只有法才能堅定正念。只有向內找,才能提高心性。

道理是這麼說,但為甚麼都不願向內找呢?那不是人心在做怪嗎,常人都愛聽誇獎的話,很少有人願聽批評的話,修煉人要想做個超常人,必須改變常人的觀念,思想境界要有個昇華,只有向內心去找,遇事能替別人著想,有顆捨忍之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心性。

同修們,西遊記還有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來真經。如果你不能在大法中嚴格要求自己,你放任那些人心執著,舊勢力就會迫害你,甚至用病業形式將你拖走,這些例子不是沒有啊,想起來不可怕嗎?因此,我們必須用大法來歸正自己,從一思一念中做起。要知道,那美好、聖潔的世界不要常人社會那些不好的東西,因此,對我們自己來說,也只有堅定修煉,抓緊救度世人,才會有個美好的未來。

層次有限,請同修慈悲指正。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