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含冤離開人世,整個單位(天長市人民醫院)私下裏沸沸揚揚都在議論此事,吳九平身上的傷,很明顯主要是打傷而非墜樓的摔傷。目擊者強調說:吳九平到醫院檢查發現雙腿後側到腰部、後背、肩膀全都是擊打傷,青一塊紫一塊。左臂、左腿均斷,左股骨碎,臉上有重傷,左眼球已破,整個左臉部青紫,還有硬物刺傷。周身有血,包括身穿的白大褂都被染紅。(吳九平是人民醫院化驗員,當時身穿醫院工作服白大褂。)
事發後,惡黨不法人員對醫院封鎖、殯儀館封鎖。醫院有關部門停業,找各個醫生談話,要求口徑一致,說吳是畏罪跳樓自殺;並24小時跟蹤、勸說其未婚妻(人民醫院護士),叫其說是畏罪跳樓自殺。天長市惡黨政府、公安、610部門都向有法輪大法學員的企事業單位施壓,威脅其他法輪大法學員和曾煉過法輪功的人「不要發聲」、「不要多事」,否則「後果自負」。
2007年11月22日下午4點多,天長市公安局政保股長(610負責人)崇斯槽帶兩惡警和市人民醫院保衛科科長夏文史四人到吳九平家(在天長市沃公祠附近一小區四樓)迫害吳九平。吳九平身上的傷痕表明,惡人在把吳九平幾乎打死的情況下,竟下毒手,從窗戶將吳九平拋下,想一走了之,造成自殺假相。
結果因吳九平被拋出後墜地聲很響,被樓下目擊者發現,大呼救人,可這四個惡人不說話,也不救人,悄聲潛逃。吳九平被扔墜地時昏迷,過一會能動彈。沒多久,不知怎麼來了人民醫院的救護車,就一人下車將吳九平搬到車上,說拉到醫院搶救。(這個只來了一人的救護車是不是這伙惡人安排來拖屍體的呢?目前不清楚,如果是搶救傷者,為甚麼不來醫生、護士?否則應見到醫生、護士下車察看傷情或對傷者做簡單處理。難道說救護車從醫院出發時就已經明確知道或斷定:要搶救的人已經死亡?)
送到醫院以後,據知情者說:送到醫院搶救時吳九平還能清醒說話,打上吊針以後,不長時間就開始說胡話,後來就不能說話了。當晚八點多鐘吳九平被迫害離開人世。據說,屍體存放在殯儀館,有沒有偷偷被火化目前不清楚。
吳九平,男,30歲左右,未婚,老家在天長農村,安徽省蚌埠衛校畢業。在天長市人民醫院任化驗員,跟他一起共過事的人或打過交道的人,都說他是個難得的好人和人才。平時他是一個友善、和氣的小伙子,個性開朗,在醫院他工作負責、勤奮、學習上進。
就這樣一個好人就因為他修煉法輪大法,而被邪惡人員多次迫害。1999~2002年被2次非法關押在看守所,後被非法勞教2年。2003年到他家鄉鄰近的農村講真相,被惡人舉報,因該地屬於江蘇省儀征市香溝鄉,他被儀征610迫害,並非法判刑4年,其間受盡苦難、酷刑,被惡黨人員強迫做所謂「內線」即特務,才被提前一年釋放,所謂「緩刑」。邪黨不法人員對他宣稱其4年刑期直到2007年10月才算結束,所以雖然他回到醫院上班,但610和派出所、以及其單位保衛科一直對他嚴密監控,對他的迫害也一直很嚴重。
從監獄回來後,吳九平即發表嚴正聲明,從新修煉。但是儀征610張姓惡警和天長610包括醫院邪惡人員,經常找他騷擾,並向其父母家人威脅加壓,使其家庭不和。後來又勸其出國當特務,說他年輕、有知識,勸其出國破壞法輪功和一切活動情況。如果做的好,回國後有多大好處等,所有費用由他們辦。如果做不好,所有損失由他一人承擔,如果不回來,一切損失向他父母要。並要受6個月的特務訓練。結果遭到吳九平拒絕。邪惡組織人員多次勸說未果,惱羞成怒,經常無事找事迫害。
最近吳九平向就診的患者講真相,其醫院保衛科惡人還在醫院對他進行威脅。直到這一次見吳九平一人在家,惡人們就將他迫害致死。
這件事發生後,天長市公安系統,不但不將邪惡殺人團夥捉拿歸案、繩之以法,反而嚴密封鎖消息,散布謊言,並使用其慣用的手法:要挾民眾違心的一同撒謊。吳九平家人也被要求統一口徑的說,警方只是找吳九平問了幾句話,小吳一時想不開就跳了樓。當說起小吳平時個性很開朗,不可能現在這樣做時,其家人說「是啊,我們也這樣想啊」。
吳九平上有老父老母,還有兩個已出嫁的姐姐。99年迫害之前,其父母和兩姐姐都曾煉過法輪功,也知道大法好,教人向善、做好人。因承受不住惡黨迫害,才不得不放棄修煉。就這樣還經常受到騷擾,被脅迫共同向小吳施壓,造成其家庭不和。
吳九平生活簡樸,其未婚妻在衛校上學,因家境困難,其學費生活費均由小吳一人承擔,畢業後到醫院實習沒有工資,生活吃住均由吳九平負擔。吳九平的家人在邪惡威脅下,不敢在經濟上給予幫助。小吳好不容易靠按揭買了一套房子,新房中,只有一張床和一台電腦,別無他物。前幾天他父親才給他買了一張吃飯桌子和幾個塑料凳子。
天長市610不法人員一直很邪惡,每次到大法學員家抄家,如果抄不到所謂的證據,就從他們自己身上掏一張或一份,丟在地上或桌上,然後就硬說在學員家找到了所謂的證據,一是可以任意迫害,二是可以向上級邀功請賞,升官發財。天長市610頭目汪建平由政保股長升大隊長,崇斯槽也因為迫害法輪功賣力而由普通辦事員升股長。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8/1/11/9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