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善心待人 暗室自持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1月3日】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長玉,南朝時吳郡錢塘人。元琰年輕時非常好學,博通經史,精研佛學,但是其為人很謙遜,從沒有以自己的所長而看不起別人。他待人非常恭敬,與人說話唯恐傷害了別人。即使一人在家,也像有賓客在場一樣莊敬自持,嚴謹循禮,看到的人沒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對偷盜自己財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對待,並處處為對方著想。

元琰家中很貧困,僅靠種菜維持生活。有一次,元琰從家中出來,發現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親問他原因,元琰把剛才看到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問偷菜的人是誰,元琰說:「我之所以退回來,就是怕偷菜的那個人感到羞恥,我告訴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洩露給他人啊!」母子兩人從此嚴守這個秘密。

元琰家的菜園外有一條水溝,有人從水溝中渡水過來偷他家的竹筍。元琰於是特意伐木,在水溝上架了座橋,讓偷竹筍的人不必渡水而過。偷竹筍的人為此非常慚愧,從此這一帶居然都沒有了偷盜之人。

很多官員欽慕元琰的德行,多次舉薦其為官,但元琰頗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絕了。他的故事在《南史》、《梁書》的隱逸處士列傳中均有收錄。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