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對個人能力的認識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8月5日】我還沒上學就喜歡數學,後來對理性思維和某些方面的技能很是崇拜。最近我開始聽了一些巴赫的音樂,覺得有些感悟。巴赫是公認的在信神中得到音樂靈感的音樂家。從表面形式來說,後世的有很多作品在氣勢上遠遠比他強,技巧和旋律的優美上也肯定有人比他強。但是我感覺他的作品中透著謙卑。音樂家的技能與靈感都是神給的,明白這一點再作讚美神的作品自然就有了優雅與大度。而近代古典音樂追求氣勢與技巧很快就走向極致,表面的氣勢磅礡反而顯得不合時宜的張狂。由此我更加理解到師父說的「人們畫的一切都帶有作者本人的因素」(《在美術創作研究會上講法》)。我想我們做純粹技術的討論中,在寫程序時,都是帶著自己當時的心態在裏面。我們也要記住這些技能都是怎麼回事。

與技能相關的是對「個人貢獻」的認同。相關的我碰到過幾件事情。一件是有幾位學員在一起討論發起了一件事情。臨做這件事情前,其中一位學員打電話告訴我,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他先有這樣一個想法,告訴了誰,後來出現了那樣一種情況,所以他又提出了那樣一個想法,所以最後促成了這件事。我嘴裏答應著,心裏想,這好像是我先提出來的想法吧。──理上大家都知道項目起到了救度眾生的效果,參與的人人有功,不分做的是哪一部份,但我們卻老是會用人心去想貢獻的問題。

再談一個問題,就是在對同修有不滿意時如何對待。

比較突出的是幾年前,我和幾位同修一起做一些事情,碰到一些事情我覺得他們做得不對。我提了幾次,好像沒有甚麼效果。後來我注意到,我在想著怎麼和他們說的時候,心動得很厲害。心裏面模擬著怎麼說,激動得不行,甚至於會心怦怦直跳,還挺緊張,一下子可能就10分鐘就過去了。平時一想到這事心就發堵,覺得很煩。後來我想通了一點,覺得同修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應該善意的指出,這就完了。自己生悶氣那是在為別人修去了。常人中的事情有常人中的做法,也不用帶著情緒去做。

即便是修煉人,在不經意間,有時也會一下子冒出來非常不好的念頭,甚至還會持續一會兒。最近我這方面有很大改進,感覺自己的思想多數時候很靜,對自己思想行為控制較好,因為我悟到,人的這一面是很弱的,就好像住在風沙很大的地方,穿了漂亮衣服轉眼可能就被弄髒了,抖一抖或洗一洗又乾淨了,所以表面的感覺是微不足道的。大法能「盪滌一切污垢」。學好法,由衷的讚頌師父和大法,讓自己的思想行為溶於法中。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