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療法」的分子生物學機理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3年1月28日】祈禱,打坐入靜,催眠,氣功,針灸和生物反饋療法等等有非常顯著的療效,但因為沒有「科學證據」總得不到青睞。近來某些重要的科學發現使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要對這些「替代療法」刮目相看。因為,替代療法可能是更科學的治療方法。

醫學生物學近年來發展迅猛,但研究者越來越注重單個的細胞,單個的分子,或是單個的信號傳遞系統,忽略了整體。說的具體一點,細胞生物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都是在研究孤立的分子和細胞,研究出來的藥物只能是針對一種細胞或某種分子。此外,很少有人在治療時考慮到神經,或是藥物對神經的毒害作用。最近,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比如最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炎症的神經反射》就是一個例子(1)。通常,西醫對炎症的治療原則就是消炎,這種通過調控神經反射來控制炎症是一種非常新奇的方法。該文還提到了打坐入靜,針灸,催眠,生物反饋療法的作用機理可能就是通過神經起作用的(1,2)。

敗血症(內毒素性休克)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全身性的疾病,在美國死亡率被列為第十三,目前尚無治療方法,屬於不治之症。 Tracey 實驗組在2000年的《自然》雜誌上報導,僅僅刺激迷走神經神經就可以完全保護患病的動物(3)。他們發現迷走神經刺激可以降低巨噬細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及其它炎症細胞素。這一結果令科學界非常震驚。此後,他們連續在《自然》雜誌上又發表了兩篇文章(1,4)。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上,Claude Libert 又為此發表了一篇文章,高度評價了Tracey的工作成果(5)。Libert 說這一結果讓他意識到了祈禱、針灸和催眠等等「替代療法」的科學性。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人體的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和副交感(迷走神經)。他們控制著不受人體主意識控制的生命活動:如腺體的分泌,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心臟的節律,胃腸的蠕動,腎臟的泌尿等等功能。雖然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都共同支配體內的這些器官,但它們的功能卻完全相反。總的來說,交感神經屬於對外的「戰鬥」系統(fight or flight), 而副交感神經系統是對內的調整系統,主管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生長,修復,能量儲存,和功能恢復等等重要的生命活動(6,7)。

交感神經興奮時的表現是心率加快,血壓增高,基礎代謝增強,和細胞分裂加快等等。目前人類的絕大多數疾病都和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有關,如高血壓,心臟病,高代謝方面的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如紅斑狼瘡和硬皮症),癌症,精神方面的疾病,神經退行性病變,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等。

從神經生理的角度上來看,入靜的主要特徵就是副交感神經興奮和代謝水平降低。類似這種狀態的還有一些其他形式:如睡眠,催眠,和動物的冬眠等等。儘管入靜和這些生物狀態有類似之處,這些生物狀態所能達到的生理養生狀態永遠無法和入靜相比。但是,如何才能達到這種生理狀態呢?當人有雜念時很難入靜,只有清心寡慾時才可能有清靜心。

在增氧運動非常普遍的西方社會,人們強調氧氣在血管內的充足和肌肉的強健。所以,對於氣功的「緩慢圓」的動作內涵可能不太理解。很少有人注意到對身體內部器官的調控。當然,人主觀上無法鍛煉內臟,但卻可以通過對自主神經的調控來調節臟器的功能。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不取決於肌肉是否強壯,而是取決於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是否平衡。實際上,過強的體育鍛煉主要興奮的是交感神經系統,這樣就會使得本來就被抑制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更加下降,結果很可能是適得其反。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有為數不少的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是赤字的,列舉一些早期的症狀:失眠,心慌氣急,緊張易怒,血壓增高,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倦,月經失調等等。此外,對血管是否要保持血氧充足,科學家也是有爭議的。增氧的另外一個不好的後果就是氧化代謝產物增多。而氧化代謝產物堆積是很多疾病的原因。如果一個人的自主神經系統是健全的,迷走神經的主要神經遞質乙酰膽鹼就會通過調節血管的緊張度來達到這一目的。

如何保持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呢?顯然藥物是不可取的,因為藥物總會有副作用。最佳方法是清心寡慾從而保持一種內心的平靜,經常打坐入靜可以給予最好的加持。

參考文獻

1. Tracey KJ. The inflammatory reflex. Nature 2002;420(6917):853-9.
2. Tracey KJ, Czura CJ, Ivanova S. Mind over immunity. Faseb J 2001;15(9):1575-6.
3. Borovikova LV, Ivanova S, Zhang M, Yang H, Botchkina GI, Watkins LR, Wang H, Abumrad N, Eaton JW, Tracey KJ.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endotoxin. Nature 2000;405(6785):458-62.
4. Wang H, Yu M, Ochani M, Amella CA, Tanovic M, Susarla S, Li JH, Yang H, Ulloa L, Al-Abed Y and others.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lpha7 subunit is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inflammation. Nature 2002;22:22.
5. Libert C. Inflammation: A nervous connection. Nature 2003;421(6921):328-9.
6. Porges SW. Vagal tone: a physiologic marker of stress vulnerability. Pediatrics 1992;90(3 Pt 2):498-504.
7. Porges SW. Cardiac vagal tone: a physiological index of stress. Neurosci Biobehav Rev 1995;19(2):225-33.
8. Young JD, Taylor E. Meditation as a Voluntary Hypometabolic State of Biological Estivation. News Physiol Sci 1998;13:149-153.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