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教授淺談氣功與健康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2年11月22日】澳洲最大的多元文化廣播電台(SBS)2002年11月12日在"氣功與健康"專訪節目,訪問了美國休士頓貝勒醫學研究院分子免疫學教授、法輪大法修煉者封莉莉女士。封教授談到在基因水平上,人和動物幾乎沒有甚麼區別,所以單單研究人的物質性這一面,不能代表人。根據科學研究,人性的這一面全在人的精神裏,但是對精神方面的研究,卻常常被忽視。

替代療法在美國流行

封教授提到,在美國目前替代療法非常熱門,是因為最近的一些西醫臨床試驗90%都失敗,實驗結果表明,安慰劑治療(如以糖丸取代藥物治療)的效果總是超過藥物治療組。

封教授說:最近基因庫 (genome) 的全解,讓人了解到人與所有生物基因庫的基因近似性令人吃驚。跟大猩猩相似性到98.7%,同小老鼠的近似性達到97.5%。在基因水平上,人和動物幾乎沒有甚麼區別,所以單單研究人的物質性這一面,不能代表人。根據科學研究,人性的這一面全在人的精神裏,這也就是為甚麼安慰劑的效果會那麼好。但是對精神方面的研究,卻常常被忽視。

中國傳統的醫療方法中的氣功、針灸、中草藥,不光是治療人身體中物質的東西;還包括人身體中精神的東西。中國的醫療方法,考慮到了精神和物質兩方面,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不是一塊肉來研究。講陰陽平衡、天人合一。中國傳統的醫學,沒有跟現代醫學融合在一起研究,研究中醫的人及替代療法的人缺乏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知識,所以開發證明出來的東西非常少。儘管如此,但是它確實存在、不容否認;如基因調控(精神如何聯繫調控自身機體)。

替代療法的安慰劑效用總是高於藥物劑組,是因為藥物都有它的毒性, 而藥物的療效與它的毒性作用成正比,所以藥物治療組的成效被藥物毒性抵消。如在今年所做, 最大的一次(約2、3萬人參加)對憂鬱症臨床試驗結果:兩組藥物組分別為23%、24%;而安慰劑組是32%。

現代醫學治療有它的侷限性,缺鈣補鈣、缺甚麼補甚麼、多甚麼砍甚麼,並不知人體內有自我調控系統。人對疾病、缺陷、和增多有一種自我調控的能力。氣功實際上就是調動內在的自我平衡能力,如果人能真正的動用自己內在身體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肯定能得到恢復而且比補充還好,因為外源性的物質,再補充也不可能達到100%的吸收。

精神因素與人體垃圾

教授答:垃圾箱理論(garbage disposal)是每個人的細胞裏面都有垃圾,垃圾不只是糞便而已。現代人在各種各樣的緊張因素增加下,蛋白質一旦產生就有1/3是不正常的,要送到垃圾箱裏去消除。所以一個人能保持心態的穩定平衡或代謝水平的下調,垃圾減少可導致垃圾箱垃圾減少。近幾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類疾病都和這個系統的變異有關,其中包括遺傳病、神經退行性病變、代謝性疾病、癌症、肌肉萎縮症、糖尿病、高血壓、敗血症、自身免疫病、炎症、老年性疾病等等。

封教授並說:人體的垃圾箱有兩部份的來源,一部份是從外部來的,如放射性物質、各種各樣的有毒生化物質和各種各樣的疾病產生來源;還有一種是內源性的,就是精神上的這種東西,例如一件事情非常的固執和非常的不可控制(如發脾氣),這種東西通過內分泌系統產生各種各樣的垃圾,對年齡老化都有影響。

通過氣功鍛煉清除垃圾

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氣功鍛煉,為甚麼呢?因為現在的醫藥,無非是增加一點唯生素E,它能吸收多少、作用多少?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最好的辦法是減少垃圾的產生,而非像現代醫療方法,用藥物減少垃圾。唯一的辦法是使自己平靜下來,不要發那麼大的火。在煉氣功時,要多想一想自己精神這方面的因素,因為內源性的垃圾,來源於精神,不要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氣功來煉。這樣收到的效果會好得多。

其實,人在心平氣和時,血管的鬆弛性就會增加;一旦發脾氣時,血管緊張激素水平增加,慢慢的造成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都與這因素有關。通過改變心性及改變飲食,對糖尿病、高血壓的預防率,可以高達80-95%,這說明了基因因素並不重要。

有趣的試驗結果

封女士的一些試驗結果證明:煉氣功的人,特別是一些注意精神和物質兩方面修煉的人,在他們身上垃圾特別少,曾經查過一個修煉氣功7、8年的人,他的垃圾箱低到幾乎沒有。由此證明,人的健康與人的精神是緊密相關的。

另一試驗結果是:在研究煉氣功人的嗜中性白細胞的基因表達狀況時發現了一些超常改變,諸如細胞免疫功能增強,細胞代謝水平降低,蛋白質降解系統表達下降等等。也就是說修煉人的白細胞存活率是一般人的5-10倍,可達到壽命延長。最有意思的是,某些超常改變表現為既利人又利己的雙向調控。而現在的藥物是好的壞的一起殺。

所以,封教授總結,一個人要想通過調控自己的精神,達到天人和一的最佳效果,是想辦法控制自己,減少內心太多的波動,對外界的事物不要太執著,做到能取能捨的這種情況,你的內心就能達到精神平衡。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