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美好的時光就是被送到奶奶家的那些日子,我的奶奶是真正具有傳統美德的賢妻良母,溫柔慈愛又勤勞堅忍。而我的爺爺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對孩子們既慈愛又威嚴。爺爺奶奶教育出來的子女都是吃虧讓人,孝敬父母,兄弟姐妹互助友愛的。我的叔叔和姑姑們都對我關懷愛護,在這樣的環境裏,我雖然不在父母身邊,卻得到了比在父母身邊更多的愛。
畢竟上學還得回到父母身邊,這時妹妹也出生了。本來多了一個妹妹是好事,可是本來對我就冷淡的母親,在妹妹出生後對我簡直就像仇人一樣,以前主要攻擊對像是我父親,後來基本上我就成了她的洩憤工具。我母親畢竟是有文化的國家幹部,所以對我並不直接打罵,而是用極其尖刻的語言進行諷刺挖苦,我的每一個缺點都成為她大做文章的素材,不但在家裏不停的語言嘲笑,而且還在親朋好友和鄰居熟人面前把我的缺點大肆宣揚,有些甚至是編造出來的錯誤,讓親朋好友都看不起我。而她對妹妹卻是不停的誇耀,怎麼看都順眼。
那時我經常幻想她是我的後媽,有一天我的親媽來接我了,那該多好。可是我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長的太像她了,都是一副苦瓜相,所以我們看到對方都無比反感。因為每天在吃飯時,我們才會坐到一起,所以每天吃飯的時間就是我們家開批鬥會的時間,在我印象裏那時幾乎每天的飯菜都和我的眼淚一起咽到肚子裏的。在這種環境裏,我身體一直不好,尤其是腸胃,稍有不適就會嘔吐,肚子經常脹痛。在學校有時會暈倒,可是我母親認為沒甚麼,一點也不關心。
因為精神和身體一直都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長大後我的脾氣也非常易怒,同時也遺傳了母親愛指責嘮叨和諷刺挖苦的說話方式。好在小時候在奶奶家的美好經歷以及父親的慈愛隱忍,也對我產生著正面的影響。
我一直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在我工作不久,通過父親,我走入了法輪大法修煉。通過《轉法輪》這本寶書,我明白了人和人之間是有因緣關係的,誰對誰好,誰對誰不好都是有原因的。
師父說:「你可能生前有過對人家不好,你自己心裏頭不平衡,怎麼對我這樣?那麼你以前怎麼對人家那樣?你說你那個時候不知道,這一輩子不管那輩子事,那可不行。」[1]
我母親對我這樣,其實就是我曾經欠下的業債。隨著我不斷的修煉,對母親的怨恨越來越少,對於她的指責不再那麼抵觸和對抗了。對她的要求儘量滿足,她讓我去做的事,也力求做到讓她滿意。
在修煉中,我逐步學會了向內找,我發現以前我認為母親對我的批評指責都是吹毛求疵或是無中生有的,修煉後發現她說我的缺點,都是存在的。比如:她說我做事急躁毛糙,我自己卻認為是幹活快效率高。通過修煉,我逐步改掉了粗心的毛病,儘量做事既快又好。她認為我沒有條理,不愛收拾家,我以前聽不進去,認為耽誤時間,修煉後知道這是錯誤的觀念,也逐步的改正。以前她管我叫「常有理」,因為為了對抗她的指責嘮叨,我養成了愛辯解的壞習慣。修煉後,不管她說的對不對,我都找自己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時忍不住和她頂嘴後,也是及時反省自己,並向她道歉。
對於她的一些無情的舉動,我也不計較怨恨了。比如:我生孩子住院時,她不但沒有跟單位請假,而且還在單位加班,只是偶爾來看一下就走。我丈夫一個人白天黑夜的守著我,累的夠嗆。後來母親單位同事都說她不該不管我,這麼大的事單位是不會不給她假的。其實我知道,她們這代人是隨著邪黨政權成長起來的,黨文化把人搞的都不知道對錯了,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根本不講親情。
後來母親得了腫瘤住院,我請了假在醫院裏照顧她,從住院到出院我一直都在陪著,母親幾次都催我去上班,怕單位扣我工資,我告訴她親情比錢更重要。後來單位不但不扣我的工資,領導還買了東西表示慰問,希望我好好照顧親人。這次母親很感動,對比我住院她一天都不肯陪我,她也意識到了自己以前的很多行為是不近人情的。所以後來母親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家人也越來越好,原來就愛掙錢的一個人也回歸了家庭,後來承擔了家裏的幾乎所有家務,而且非常快樂,歲數越大,她的身體反而越來越好了。大法改變的不僅是弟子,也改變著弟子身邊的每個人。
這真是:「一人煉功全家受益」。[2]
因為修煉後我的身體越來越好,人也長的好看了,比同齡人顯的年輕。小的時候母親不喜歡我,也是嫌我醜,現在經常有人對著我母親誇獎我年輕、皮膚好,母親也覺的很有面子,現在她不但不討厭我,反而拿我當驕傲了。
因為修煉了大法,我和母親之間的堅冰逐漸融化了,現在我們經常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做飯,有說有笑的,就好像一直都是這麼親密,過去的怨恨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感謝師父的慈悲苦度!把我從一個滿身業力,心裏全是怨恨的人,重塑成了一個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煉人。我知道自己不太精進,對不起師父,但就是這樣師父還是處處點化我,保護我。我一定更加努力做好三件事,不辜負師父的期望。
註﹕
[1]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李洪志師父著作:《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2/9/6/20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