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說:「惡黨那些個邪靈因素啊就是讓你迷糊,你越迷糊它越加強你迷糊。它就是不讓你發正念,因為你發正念清除它,你發正念銷毀它它就要干擾。」[1]
一次,我學法、發正念迷糊。我向內找,發現自己對丈夫有怨恨心。因為他晚上先在電腦上看常人新聞、小視頻等,到夜裏十點半左右,他才和我集體學法。我早晨起的早,參加全球大法弟子的集體晨煉,需要早睡。而他早上睡到很晚,不參加晨煉。我哪能經的起他這樣安排時間?
因為他剛修煉,不太精進,沒把學法放在前邊,我就不樂意,拿自己的標準要求他。所以和他一起學法時,就有點打盹,我就不痛快;因不痛快,又發展成對他的埋怨心,就更打盹;我懊惱,你這不是讓我提高不了層次嗎?進而又有了怨恨心,就更被睏魔等干擾的睏,有時候睏的睜不開眼,迷糊。
我和丈夫學法時,一人一段的讀。他一讀法幾秒鐘,我就迷糊過去了,睡的很沉,快我讀的時候,我就清醒過來了。開始我以為是自己打盹了、睡著了。後來我發現了,是我對他的反感情緒使我的心性那時候掉到了常人層次上,招來了邪魔的干擾,干擾我學法、得法。
那次發完夜裏12點正念,因迷糊,被丈夫喝斥。睡前,我很苦惱,一打開《轉法輪》,一段法映入眼簾:「你一味的強調你自身功的變化而不強調你心性的轉變,它可是等著你心性的提高,才會發生整體的變化呢。」[2]我明白了,師尊點化我,我片面的強調外因和結果,忽視了紮紮實實的實修心性。
我向內找,發現有以下幾點沒做好:
一是沒做到圓容。我在提醒丈夫歸正自己這方面,對他沒有做到用商量的語氣說話,不祥和,而是用不耐煩的語氣埋怨他,用命令的語氣讓他早過來,開始集體學法。因為我的心性不符合法,說的話沒用,人家不聽。
師父說:「咱們也沒有甚麼權力,沒有命令人的資本,只能是勸人家,勸善、勸善嘛。」[3]
我就改變自己,真誠的建議說:「咱們今晚能不能早點學法?把常人的事往後放,怎樣?」這樣一商量,行為符合了法,有時丈夫還真就聽了我的建議,早點學法了,我也不迷糊了。
二是對修煉層次還有執著心,沒有完全做到無求而自得。而我自己全然沒意識到。我就注意清除這種隱藏很深的有求之心,後來覺的自己純淨多了,腦袋也清亮了,這時學法也不打盹了。
三是對丈夫缺乏慈悲心,不夠寬容。對他不耐煩,沒做到忍,沒做到善。我心裏憋著不滿,不夠真,不夠善。還拿自己的標準強加給他,他不照著做,就看不上他,沒有給他加良性信息。
丈夫一到深夜說要集體學法,我就有些不耐煩。我越是這樣的心態,他就越這樣表現,就是衝著我這顆不寬容的心來衝撞我的。後來我就對他道歉,曝光自己這顆不好的人心,解體它、清除它。
當我用法歸正自己的時候,晚上12點的正念我發了近半個小時,也不打盹、不迷糊了。發完正念,看見窗外小區的燈光特別亮,家裏牆上掛的夜光石英鐘的每個數字和表針也特別亮。我想:「是師尊鼓勵我呢!修自己真好。」
有一天中午,我忙完一件證實法的事之後,有點睏了,我就想趴在沙發上睡一會兒,又想這樣不解乏,還是躺下休息,睡一會兒吧,畢竟還有這個肉身。我回想以前有幾次,我曾經因為累了,倒頭就睡去了。結果醒來一看,居然兩個半小時過去了!被睏魔干擾了。
我悟到,自己上幾次睡前沒發正念,累了倒頭就睡,啥也不想了,就想一心一意的睡覺了,這不就是順從了安逸心嗎?因此睏魔就來干擾了。
有一次,丈夫開車,我在車上聽師父的講法,發現自己又迷糊了,我立即警醒了。向內找,我發現自己聽著聽著,就閉上了眼睛聽,自己找藉口說這樣注意力更集中,能更好的理解法。結果符合了安逸心,睏魔就來干擾了。我讓自己睜著眼睛聽,不准閉眼,做到敬師敬法,然後就不打盹了。
有一次,我和丈夫學法時,又睏了,向內找,是我剛才的爭鬥心在作怪。剛才一邊學法,又一邊大聲責備丈夫一句:「讀著法,你怎麼還插常人話?」又說:「師父這段法說的就是你,明白了吧?」我雖然學法了,但沒實修自己,修別人去了,拿法衡量別人了,邪惡就鑽空子,讓我不能清醒的學法了。
而且,修煉不久的丈夫生氣了,跳起來,就進了房間,說:「我不跟你一塊學法了!」被曬在一邊的我,一看自己心不正,被魔干擾,亂到這地步了,心裏很後悔。自己修了這麼多年,怎麼還犯這麼低級的錯誤:法是用來修自己的,我怎麼用來修別人呢?
我這樣的表現,不是大法弟子應有的狀態呀!我就趕緊用法歸正自己,跟師父認錯。我發正念清除另外空間一切間隔我和丈夫共同學法、堅決鏟除黑手爛鬼、共產邪靈及其它一切邪惡因素,全盤否定舊勢力的參與。我笑著去跟丈夫道歉,丈夫就好了,又出來跟我一起學法了。
顯示心、妒嫉心、不修口,都可能導致睏魔爛鬼干擾學法。因為此時心性標準低到魔能夠得著自己的地方了。
總之,運用向內找的法寶,及時歸正自己,就能破除「迷糊」的睏魔干擾。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洛杉磯市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3] 李洪志師父著作:《法輪大法義解》〈為長春法輪大法輔導員講法〉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0/12/11/18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