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病毒引發的瘟疫肆虐全球,如今已經有50萬人確診、2萬多人死亡。而中共近期公布的中國國內病例數據出奇的低,並且還宣稱確診的病例都是「境外移入」,並且數天之內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零增長」,明慧網文章《所謂「零增長」的背後》已經分析了實際現狀和中共造假的原因。
因為中共持續的隱瞞,導致疫情重創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和美國,已經引發世界各地民間、媒體以及政要的質疑、譴責以及要求追責的聲浪。慘痛的現實,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看清了中共體制的邪惡。
德國最大的執政黨基民盟(CDU)人權事務發言人、國會議員布蘭德(Michael Brand CDU/CSU)在國際人權組織的年會上表示,中共政權隱瞞疫情的真實情況導致病毒在全世界的擴散;日本副總理大臣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公開質疑中共的數據不可信;美國德州聯邦共和黨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共極力掩蓋疫情,是「歷史上最卑鄙和最罕見的行為之一」。
美國會議員跨黨聯袂發起決議案 譴責中共
3月24日,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班克斯(Jim Banks)和民主黨眾議員默頓(Seth Moulton)聯手發起了一項跨黨派決議案,要求中共對早期應對疫情的錯誤行為負責,包括刻意隱瞞疫情的假信息傳播、拒絕和國際衛生專家合作、對醫生和記者的內部審查以及惡意忽視少數民族健康等。目前該議案已獲二十多名議員聯署。
議案引用了3月初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數據,研究顯示,如果中國提早一週進行防控,感染病例可以減少66%;如果提早三週行動,95%的感染可以避免。
美共和黨參眾議員聯袂提出決議案 呼籲調查和追究中共
同一天,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和共和黨眾議員斯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提出一項決議案,呼籲多國公共衛生官員展開國際調查,追究中共如何加劇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以及因此對美國及全世界人民造成的傷害。議案並呼籲國際社會「制定一個中共向受影響者進行賠償的機制」。
霍利對福克斯新聞主持人肖恩・漢尼蒂表示,美國政府早已提議派遣醫療隊和科學家前往中國,以幫助中國控制疫情,並調查疫情的真實情況。
霍利說:「中國(中共政府)回答說……不需要……它們一直在說謊,等了好幾個星期(不宣布疫情),這種延誤已經給世界造成了數千人死亡,這也使我們的國家付出了代價。」
斯蒂芬尼克表示,中共必須而且終將被追責。
分析指出,美國國會一日提出兩項決議案,旨在提醒國際社會:對中共索賠在法律上有據可依,不應放過「真兇」。此外,來自國會的聲音也反映出美國政府及民間在對中共的態度上逐漸形成共識。
德國國會議員:中共政權致病毒全球擴散
2020年3月13日-14日,國際人權組織(IGFM)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年會上,德國國會議員、國會人權委員會主席邁克爾・布蘭德(Michael Brand CDU/CSU)通過視頻發言表示,中國是對人權迫害非常嚴重的國家,「如果北京政權去年12月在病毒剛爆發時就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告訴出租司機、一線人員等真相,就不至於最終導致病毒在全世界的擴散。」
布蘭德是德國最大的執政黨基民盟(CDU)人權事務發言人,一向對中國人權問題持批評態度,他認為,「德國與中國的人權對話實際上已經死亡。」對德國的商界領袖對於中共的態度,布蘭德也認為,必須改變現狀。
去年8月,他曾代表德國國會中所有支持法輪功學員的議員,對當地法輪功團體表示支持,他說:「我們要求中共停止對法輪功修煉團體的迫害。任意逮捕、強制勞動、酷刑迫害和盜取器官,這些都是反人類的罪行,必須受到制裁。現在是時候了,全世界不能繼續對中共領導人對法輪功學員們所犯的罪行保持沉默了!」
日本副相:我不相信中共的數據是正確的
日本副總理大臣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3月19日於日本參議院財政金融委員會會議上,被問及中共肺炎病毒疫情擴大對於經濟的影響之時,他對於中國所發布的確診數據,直批「我不相信那是正確的」。
據日本媒體報導,中共聲稱中國的疫情已緩解了,麻生太郎認為,病毒是「源於中國,若輕易相信中國(中共)的數據,那並不可靠。」
麻生太郎3月10日在內閣會議後舉行的記者會中,堅持使用「武漢病毒」的稱呼。
麻生太郎曾經當選12次眾議院議員,亦擔任過日本第92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目前是擔任第一順位副首相、財務大臣兼金融擔當大臣。
美議員:中共掩蓋疫情是史上罕見卑鄙行為
3月24日,美國德州聯邦共和黨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共極力掩蓋國內中共肺炎疫情的行為,是「歷史上最卑鄙和最罕見的行為之一」。
麥考爾說,中共正在進行「系統性粉飾」,以掩蓋所發生的一切。結果是:「它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嚴重破壞,不僅使人民失去生命,而且造成了經濟混亂。」
麥考爾也批評一些美國媒體正在與中共合作,通過宣傳來攻擊美國。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0/3/31/18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