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上古三代時期的天命觀(5)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八月七日】在三代先民眼裏,服從天意和天命與感恩、敬畏和祈求上天一樣,也是得到上天保護的前提之一。它們都是三代天命觀的基本要素。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服從天意和天命的安排呢?首先必須了解天意和天命,而占卜便是三代先民與神溝通,藉以弄清天意和天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史記﹒龜策列傳》雲:「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的聖明君王將要建立國家承受天命,興辦事業,哪有不曾尊用卜筮以助成善事的?!唐堯虞舜以前的,無法記述了。從夏、商、週三代的興起看,都是各有卜筮的吉祥之兆以為根據的。大禹娶塗山氏之女卜兆得吉,於是夏啟建立了世代相傳的夏朝;簡狄吞飛燕之卵生契,卜兆吉順,所以殷朝興起;善於播種百谷的後稷蓍筮得吉,因而周國國君終於成為天下王。君王決斷疑難事,參考著用蓍龜所作的卜筮結果以作最終決定,這是沿用不變的傳統辦事程序。有所不同的是,殷商時代廣泛使用的是骨卜和龜卜,而後來的周代除了骨卜和龜卜之外,大量採用的是蓍筮。

以商代為例,舉凡祭祀、戰爭、飲食、宴會、氣象、農業、收成、田獵、行旅、災禍、福佑、奴隸逃亡等疑難事宜,商王幾乎是每事必卜,每日必卜,得兆後再判斷吉凶。因為占卜是一件很神聖的事,占卜前通常都要齋戒沐浴。

在商人看來,占卜的結果就是天意,也可以說是上帝的命令,是不能違背,必須照辦的。如果違反,就是違背天意,就會產生不祥的結果。

據《尚書﹒大誥》記載,周武王死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串通周武王的兄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聯絡淮夷,起兵叛周。一時間周王朝內憂外患,有臨深淵履薄冰之憂。這時,擔任攝政王的周公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出兵東征平叛。出征前,他用文王遺留下的大寶龜進行了占卜,結果都是吉兆。儘管如此,有些諸侯臣下卻仍然反對周公武力平叛的決定。他們對周公說:「困難太大了,民心也很不平靜,而且事情就發生在王宮和近臣的家裏,有些是我們尊敬的長輩和父兄,不應當去討伐他們。王啊!你為甚麼不違背這個卜兆呢?」

周公對他們說,「上天嘉獎文王,使我們這個小小的周國興盛起來。文王通過占卜,繼承了上天所授予的大命。現在上天命令他的臣民幫助我們,何況我們又通過占卜了解到上天的這番用意呢?唉!上天明確的意見,人們應該表示敬畏,你們還是幫助我加強我們的統治吧!」接著,周公又說:「上天降福我們文王,我怎敢對占卜置之不理,怎敢不遵從上天的意旨、不遵循文王的意圖而不去保衛我們美好的疆土呢?何況今天的占卜都是吉利的,因此我一定率領你們諸侯國君東征。天命是不會有差錯的,卜辭所顯示的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