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車路上
我每天騎電動車來來去去,有一次當我騎到人流多的地方,有個人也不看路就突然竄了出來,我緊急剎車,同時心裏忽的一念:「走路不看,這種人!煩。」這一念剛反映完,我愣了一下,這不由自主的一念來的那麼自然,那麼多的對別人的不滿,好像心裏還恨不得讓他被撞一下,給他一點教訓,但是撞他的人一定要是別人,不能是我,因為我可承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這麼壞的思想,如果不是由於這突發的一件小事,自己平時還覺的自己挺不錯的呢。想到這裏,我就讓這件事過去了。
第二天,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那一念又同樣在我腦海中閃現了出來。連續兩天同一件事,我立刻警覺了,我上次沒真正的向內找。我開始向內找,我自己也有一時疏忽沒看清來往車輛差點被撞的時候,我只是覺的有點歉意,心裏怎麼不煩自己呢?怎麼不想讓自己被撞一下,給自己一點教訓呢?同樣的一件事,對自己和對別人就是截然兩樣的態度。這就是徹頭徹尾的私心,同時由於自己有私心,就不可能對其他生命生出慈悲心來。我告訴自己,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把握好心性。
當天晚上逛超市付款時,我突然發現自己衣袖上被誰洒上了醬油,我一驚:「誰把醬油弄我身上了,真討厭!」剛反應完,意識到這不是同樣的心嗎?我還總想著下次有人過馬路若不小心差點撞上我,我要守住心性,這次師父就不用這件事來考驗我了,換一件事,那心不一樣還在那裏嗎?
當挖到這顆心的時候,生活中再出現類似的問題時,就馬上能意識到了,比如,我晚上用電腦寫交流文章時,我女兒非要用電腦找明慧網上的圖片,想畫幅畫,給師父做張新年賀卡,我心裏就想她真煩人,影響我做正事。當我這一念一出來時,就馬上意識到,這跟之前是一樣的心,女兒為了給師父做新年賀卡也是正事呀!這麼小的孩子,對師父有那麼純淨的心,多可貴呀!可是無論大事小事,由於自己的私心,只要影響了我就不行。
晚上,我聽明慧廣播中的交流文章時,同修引用的師父講法:「那是一種洪大的寬容,對生命慈悲,對一切都能夠善意理解的狀態。用人的話說都能夠理解別人。」[1] 我聽了心裏一震,我意識到師父就是在說我,我下定決心,在這方面一定要修好自己。
二、淘寶網購物
我在需要甚麼東西的時候,總喜歡到淘寶上買,因為方便又節約時間,可是每次買完後,總會在淘寶上再瀏覽一會兒,雖然每次都在半個小時左右,但事後,卻發自內心的後悔,知道自己又沒守住心性。次數多了,我就開始警覺了。我意識到,僅僅告誡自己是沒用的,我得找背後的觀念或者執著。
我開始一點點回想我瀏覽淘寶時的心態,我總是在買了必需品後,又會不經意間看到另外的商品,這時突然發現這件商品簡直太好了,如果有了它,我的生活將會變的輕鬆或者美好的多了,總之,就是能大幅度的提高目前的生活質量。但是,同時我也知道,我沒看到它的時候,其實我生活也過的挺好,心態是在看到更好的東西後,才變了的。這時,我如果硬讓自己關掉電腦,我就會時不時的想起這件商品,那顆心就被一直勾著的,我對自己說:「你現在經濟條件又不好,別買了。」但是心裏還是放不下,最終哪怕暫時放下了,也不是真的把這顆心放下了,只是被別的事情沖淡了而已。多少天後,再打開電腦時,突然又回憶這件物品,而此時,我可能是由於手頭突然多了一點錢,又或者是由於自己心態問題,或者一個表面上很冠冕堂皇的客觀原因等等,就下手把它買回來了。等收到快遞,用上它的時候,我潛意識中想:啊!我終於成功得到了。
上面就是我在淘寶網上流連忘返時的所有的心態,我想很多女同修都有跟我同樣的狀態吧,特別對衣服,更是買了一件又一件,所以都說女人愛逛街,是購物狂。從我上面的心理活動中,我除了找到自己對物質的貪戀,對美好生活的執著外,我突然意識到最重要的一點:當我終於買到的時候,不是我成功了,「啊!我終於成功的得到了」這句話,其實是執著心和觀念在歡呼時發出的,它終於成功的控制並左右了我身體,那一刻,我把身體交給了它,它代替我在活了。想到這裏,我突然心裏有一陣寒意,同時覺的常人活的真是可憐。
這時,我才真正從自己平時的生活中理解了師父講的這句法:「人是靠主元神主宰著,主元神麻痺被觀念代替的時候,那麼就是你無條件投降了,生命被這些東西左右了。」[2]師父還講:「人的主元神意識要不強啊,時時都會被另外的生命戴上。」[3]
如果我們平時不能夠主意識清醒的知道自己每時每刻在想甚麼,從而找自己的執著,每天除了表面上做著事,思想卻麻木的滑過去了,那不就是天天都是觀念在代替我們活著的嗎?
事情雖小,可背後的執著和觀念可不小啊!師父明示:「特別是大法弟子,你們的一思一念決定著很多生命的存在和不存在」[4]。這樣看,這每天的一思一念可真的不是小事呀!在整個宇宙中那可是極大的事呀!
個人的一點體會,有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二》〈二零零二年波士頓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卷二)》
[3] 李洪志師父著作:《歐洲法會講法》
[4]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五年紐約法會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