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天國樂團連續七年參加復活節大遊行 |
多倫多法輪功學員腰鼓隊參加第四十八屆復活節大遊行 |
法輪功學員參加多倫多第四十八屆復活節大遊行,深受觀眾歡迎 |
遊行的總指揮Keith Begley稱讚法輪功是一個最好的團體。 |
復活節是最古老的基督教節日之一,為紀念耶穌於公元三十三年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慶祝,復活節被認為象徵神的復活以及希望。
「他們是春天的使者」
天國樂團等待出發前在練習,西人威利拉(Wylie)拉著一位華人陳先生過來,興奮地說:「我的朋友Kenny昨天剛從中國大陸過來,看看這麼雄壯的中國樂團,我要和他們一起照相。」
西人威利拉(Wylie)拉著他的華人朋友陳先生和天國樂團成員合影 |
陳先生說:「是的,我昨天剛到,今天就趕上了這個遊行,很高興。在國內是看不到的。這麼大陣容的華人團隊在海外參加遊行,作為中國人確實感到好自豪。所以我的朋友這麼熱情地拉著我來照相。」
威利拉說:「我喜歡中國,我會找機會去看長城,我喜歡中國文化,我也很喜歡中國人。看看這個樂團,他們的精神面貌令人感覺很親切。他們的服裝非常明亮。音樂更是令人振奮。真的是朝氣蓬勃,他們很適合今天的節日,他們是春天的使者。」
當知道這個團體在中國沒有自由時,威利拉想了解更多的情況,他接過一張傳單看了看說:「哦,這是一群信仰『真、善、忍』的人群。在這個復活節的日子裏,我覺得他們來對了,他們給人們帶來春天的希望。我祝福他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自由。」
「法輪功是最好的一個團體」
這次遊行的總指揮Keith Begley介紹說:「今年是多倫多第四十八屆復活節遊行,將近五萬觀眾。法輪功的天國樂團和腰鼓隊是我們每年都邀請的。樂團的音樂優美,演奏出色。腰鼓隊的表演給人很輕快的感覺,他們給人印象深刻,很受歡迎。我認為法輪功是這個遊行裏最好的一個團體。今天陽光燦爛,最適合復活節(慶祝)了。他們的到來給人們帶來快樂。謝謝他們!」
「我要拍關於法輪功的紀錄片」
紀錄片導演Stephen Low(左)表示要拍法輪功紀錄片。 |
來自多倫多的紀錄片導演Stephen Low 和他來自蒙特利爾的同事Girstan在給TTC(多倫多公車局)的新街車拍一個紀錄片,看到天國樂團正好在街車的旁邊做出發前的練習,他就做了很多天國樂團的錄像。他想知道有關這個團體的情況,接過傳單後,他說:「法輪功,我聽說過,我會把我今天錄下的都放在我的紀錄片裏。我會了解更多的情況,我希望跟這個團體的人合作,拍更多有關法輪功的紀錄片。」
「他們給世界帶來希望」
剛搬到Queen街的Anna興奮地說:「沒想到我們家是遊行起點,天國樂團在這練習演奏了很長時間,我以前在很多地方都看過這個團體的演奏,但從來沒像今天這樣,我能觀看這麼長時間。真是一種享受,我都不願他們離開。他們是這麼的明亮,就像今天的天氣,給人們帶來春天的陽光,也像今天的慶祝,給世界帶來希望。」
她最後要在「法輪大法」的橫幅前照相留念,還不停地跟著橫幅念「法輪大法」。
來自福建的林先生帶著孩子在觀看遊行,他說:「雖然來多倫多七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法輪功的遊行隊伍這麼壯大,非常受歡迎。很有自豪感。孩子也非常高興,我會多上網去了解。」
多倫多觀眾Anna盛讚天國樂團給世界帶來希望。」 |
來自香港的林先生說:法輪功在全世界都是受歡迎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
剛從台灣來多倫多三個月的林女士跟她的朋友都非常喜歡天國樂團。 |
來自廣州的Ann帶著八歲的女兒觀看,女兒Stephanie 看到樂團非常興奮地說:「我也是中國人,我非常喜歡這個中國樂團。」媽媽Ann說:「孩子雖然是這裏出生的,她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所以看到這麼美好的樂團,她就特別興奮。」
來自香港的林先生帶著孩子們非常興奮地鼓掌,他說:「非常清楚法輪功在中國被迫害的情況,但我非常佩服他們一直堅持的勇氣,在全世界都是受歡迎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剛從台灣來多倫多三個月的林女士跟她的朋友非常興奮地對著天國樂團鼓掌歡呼,她興奮地說:「我真的很高興,看到這麼多華人的隊伍參加西人的遊行,覺得很特別,也很自豪。法輪功在台灣很自由,沒想到在海外也這麼受歡迎。其實世界就是應該是一個人人自由和平的世界。」
多倫多居民Hameed表示:天國樂團是最棒的。 |
多倫多居民Hameed在終點看到天國樂團的最後演奏,他不停地拍照,他說:「我遠遠聽到這麼振奮的音樂就跑過去一直跟著一邊走一邊拍照,今天剛買了個新相機,特別興奮,所以就不停地拍下這個美好樂團演奏過程。他們是最棒的!」
遊行結束後,天國樂團的成員在停車場遇見了西人觀眾Margareta,她對學員們說:「你們的表演真出色,非常受歡迎,我是加拿大癌症協會的,我想邀請你們來參加我們六月份的活動。」她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跟學員們揮手告別:「謝謝你們,祝你們復活節快樂!」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4/4/2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