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張德江到重慶後繼續迫害善良百姓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九月五日】(明慧網通訊員重慶報導)今年3月,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後,江系的要員張德江,被調往重慶接手同盟薄熙來留下的爛攤子。

出生在吉林的張德江,早年曾留學朝鮮,在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系學習並任留學生黨支部書記。

張德江在廣東在江澤民的重用下,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江澤民曾經公開說:「我今天確實高興,因為廣東省有你掛帥。」張德江在廣東主政期間最讓江澤民對其鐵桿身份放心的一件事是對法輪功的迫害。

從2002年到2006年,被迫害致死的廣東法輪功學員有30多人,一位懷有身孕的法輪功女學員在同一個洗腦班被迫害致死,被抓被判被酷刑折磨的更多。

江澤民集團成員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他們手上血債累累,張德江就參與了對法輪功學員活摘器官販賣的罪惡勾當!當年他主政廣東的時候,廣州市的一些中共機構涉嫌積極地、大量地、產業化地實施了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的罪行。

這裏僅舉幾例他們自己報導出來的幾個數據: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自述: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368例肝移植手術。

(2)據2005年5月初中共《廣州日報》的報導和廣東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的網頁介紹:中山三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陳規劃,近年來一人就主持完成了1000餘例臨床肝臟移植手術。

(3)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一年做100多例腎移植手術。

(4)廣東省武警總醫院累計完成腎臟移植手術500多例……

張德江在重慶

萬盛抗暴事件升級 嫁禍法輪功

萬盛千名市民遊行示威,抗議政府強迫萬盛區和綦江縣合區,擔心經濟不振,令社會福利減少。當局派出逾千武警迫害,發射催淚彈驅散群眾,衝突持續至深夜。有民眾被打傷,血流滿面。11日聚集人群封堵了綦萬高速路萬盛路口。有消息說人數最多時達10萬人。有消息稱至少有50人受傷,死亡人數不詳。

極左又陰險狡詐的張德江,安排萬盛經濟開發區電視台和萬盛經濟開發區的報紙在報導中誣蔑稱,萬盛群體事件是法輪功學員和吸毒人員等策劃發起的。並教唆萬盛民眾進行舉報,稱舉報一人給予2千元至5萬元不等的獎勵。

張德江到重慶後,在重慶繼續迫害法輪功。從4月以來,重慶永川黃瓜山洗腦班綁架了大量法輪功學員;「610辦」、居委會、綜治辦、派出所人員,到重慶各個法輪功學員家中騷擾、綁架。

重慶市北碚區教委召開安全穩定會議,要求區內近50所中小學校建立所謂反邪教專欄,矛頭主要指向法輪功,其實中共才是真正的邪教。有的學校將大筆教育款項用於製作專欄。他還準備在下學期學生各科教材裏搞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其中將包含大量「反邪教」等內容,與政治無關的科目都會滲透,學校的政治氛圍越來越強……許多教師對北碚區教委這種做法不滿。

就在今年8月19日,在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政法委書記劉學普、市公安局局長何挺等人的指揮下,中共人員有預謀的綁架了重慶地區20多名善良的法輪功學員,大家想一下重慶20幾個以真善忍為做人標準的善良人的抓捕會牽動多少個家庭?在同一天時間內,這場人為製造的災難就降臨在了他(她)們的頭上,有多少幾歲的孩子和近80歲的老人在8月19日失去父母和兒女的關愛,沉浸在無限的悲痛和擔憂之中。被綁架的善良民眾又會在黑窩裏遭受怎樣狠毒殘酷的身心摧殘折磨!

據悉,張德江還準備在重慶進一步迫害更多的法輪功學員!

張德江在國內

張德江在廣東,廣東市民忍無可忍,發起了「驅張運動」、還有深圳航空百億黑洞案;後來江氏流氓集團把他推上了副總理的位置,分管交通、鐵路等工作,他又搞出了7.23動車事故,就地活埋乘客等毫無人性的醜聞……

張德江在國際

2005年11月7日被法輪功學員謝焱以「酷刑罪」告上澳洲紐省高等法院,高院受理案件,傳票11月8日被送達正在澳洲希爾頓酒店參加交流會的張德江。

2006年6月初,紐省高等法院舉行了聆訊。張德江被控告的消息引起了參加此次會議中外代表的震動,也震驚了中南海。

回顧歷史,納粹德國前蘇聯來勢洶洶,崩塌也就是一瞬間。現在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販賣和「屍體加工廠」的惡行已經被國內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唾棄!納粹和蘇聯的結局就是中共的前車之鑑。這個糜爛腐敗的中共邪黨搖搖欲墜到何種程度,想必張德江、劉學普、何挺你們心裏比普通老百姓更有數吧!

在此我們希望:張德江、劉學普、何挺等相關責任人能立即停止對法輪功學員的各種迫害,搜集迫害證據,交由「追查國際」,將功贖罪。

你們以前的血債大家都已經知曉,現在希望所有的重慶市民和我們一起監督他們接下來的言行舉動,一起抵制這場曠世的殘酷迫害、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罪惡!

以前是中共殘酷迫害法輪功學員,現在中國百姓人人都是維穩專政迫害的對像。同胞們啊,呵護良善,其實也就是開創自己和親人的幸福明天!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