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賑濟百姓 不計所費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唐憲宗四年,南方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沒有糧食,發生了嚴重的飢荒。唐憲宗就命令左司郎中鄭敬等,分別到江淮、兩浙、荊湖、襄鄂等地任宣慰使,賑濟飢民。鄭敬等奉命即將出行,向朝中的諸位大臣辭別。唐憲宗勸誡他們道:「朕在宮中所用的東西,即使是一匹帛,也必須登記在冊,唯恐浪費了。唯獨賑濟百姓的物資,可以不計所費。你們可要體會朝廷的心意,千萬不要效仿潘孟陽(此人在下面另有說明),出朝以後,乘機放縱私慾,只是飲酒取樂、遊山玩水,忘記了本份啊!」

明朝的大臣張居正,引述了這段歷史後說:「為甚麼唐憲宗這樣諄諄教誨鄭敬等人呢?這是因為:國家的根本在於人民,而民以食為天。假如百姓發生飢荒,朝廷不去賑濟撫恤,那麼死亡者就會很多。更重要的是,會使民心離散,那還用甚麼立國呢?唐憲宗有鑑於此,所以節儉自己的消費,而厚待於民。這真可以說:他知道用財之道,抓住了保衛國家的根本所在了。他真不愧是唐代的賢明帝王啊!」

唐憲宗是唐代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期的政績,根據史書記載,主要有兩方面:政治上的改革和平定藩鎮。他宣布一切按照中央規定的賦稅標準,進行納稅,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規定觀察使,要首先徵用所管理的州的市稅,不足的時候,可以向所屬的其它州徵稅;又下詔減輕租稅,拒絕進奉,禁止南方掠賣奴婢;精簡官員。他還用前代積存下來的財力,重用廉明的大臣,出兵征伐藩鎮,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後人將其譽為唐代的「中興之主」。

在這裏,還有必要談及故事裏的潘孟陽,他是禮部侍郎潘炎的兒子,因其父親的原因歷任兵部郎中、江淮鹽鐵轉運副使、大理卿、劍南東川節度使,登開元博學宏辭科。潘孟陽當初也曾受到唐憲宗的重用,在唐憲宗剛剛即位的時候,就委派他作為特使到江淮一帶視察工作。但是潘孟陽完全沒有把皇帝的命令放在心裏、把國家的事情當作大事要事來執行。他每到一處,只顧著喝酒吃宴席,遊覽大好河山。據說,僅僅是跟隨他出行的僕從,就帶了三百多人。他經常收受一些地方官員的賄賂,私自任用官吏。後來他的事情敗露了,被唐憲宗知道後,就免去了他的官職,不再任用。

唐憲宗對這樣的一個人,始終不忘,經常用他來警戒大臣。直到四年之後,唐憲宗還不忘告誡另一個出使的官員,讓他一定要以國家為重,「勿效潘孟陽,僅知飲酒遊山而已!」

(事據明代張居正《帝鑑圖說》等)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