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開篇、結尾詩詞選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六月三十日】仰望文學的天空,經典作品可謂是繁星滿天。古人云「文以載道」,所有的經典文學作品都離不開一個「道」字,其具體而微地集中表現為在人生感悟的過程中對崇德修身的穎悟,飽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天命觀和道德觀,為心靈指明方向。一部優秀文學作品往往都有一個結構嚴謹的布局,吸引人的開頭和意味深長的結尾。文章的開篇詩詞有揭示主題、直接點明所要敘述之事所要表達之意,在文章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結尾詩詞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韻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點。以下舉一些例子。

《三國演義》開篇: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結尾詩詞中寫有: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演義」這個概念,古已有之,古人推重講史並不徒講歷史故事而已,而是敘史存義,強調闡發正統思想理義,重在「演義」。後來人們也常常把歷史稱之為「演義」。《三國演義》在藝術上是歷史演義小說的成功典範,全書通篇講述的就是一個「義」字,宣揚忠孝節義,天命天理,治國平天下,也有謀略、智慧在其中,非常突出地表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天命觀。書中多次講到「天意」主宰著人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認為預兆吉凶、星辰明晦、認為預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乾象變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現等都是「天意」的表現,「天意」是人所不能違抗的,人只能順天而行。

《紅樓夢》開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結尾有詩云: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夢」者,一切皆虛幻也;「紅樓夢」者,紅塵夢幻也。《紅樓夢》的中心線索是一塊靈石的經歷,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幻為人身,後又引登彼岸。書中的《鳥投林》告訴人們:世間萬事有因,欠債必還,曲終人散;書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羅列了炎涼世態中人情冷暖變化的一些現象;而甄士隱的註解則更進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過眼煙雲,並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處在於「反認他鄉是故鄉」。佛家認為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實的。喻示世人來頭非比尋常,從天上而來,從遠古走來,切勿迷失本來面目,拋棄對紅樓的癡迷,夢醒時明心見性,返本歸真。

《水滸傳》開篇: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七雄繞繞亂春秋。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結尾有詩云: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水滸傳》講述了朝代更替中興衰與變亂,洪太尉誤走妖邪,放出了鎮壓於伏魔殿的待罪天罡與地煞星君,紛紛轉生成人出世,這也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來歷。其中的恩恩怨怨透著個人意志的不由自主,是非誰人定?興衰豈無憑?《水滸傳》裏的強盜也承認天道,行事講「義」字當先,但在人們的眼裏看他們又是落草為寇,在人世間,如果所作所為符合了做人的道德規範,做出了了不起的事,就會被人稱為英雄,就是「盜亦有道」的強盜文化。它反映了人無論身處何境,都要遵循做人的道德規範,替天行道,懲奸肅貪,保境安民,也會得到神明的相助,善惡有報,自食其果。

《西遊記》開篇: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結尾有詩云: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

又有詩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盡報此一身。

《西遊記》是一部覺悟之書,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經傳東土的故事。唐僧是一位慈悲為懷、一身正氣的聖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經以濟眾生,意志堅定,持之以恆。孫悟空忠心護師,全始全終;除惡揚善,救人救徹。唐僧師徒對佛法的堅定信仰鼓舞著後人,他們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但卻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西遊記》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過程與歸宿,也是四大名著中惟一具有圓滿的結局。

《封神演義》開篇(節錄):

混沌初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
……

結尾有詩云:

濛濛香靄彩雲生,滿道謳歌賀太平;北極祥光籠兌地,南來紫氣繞金城。
群仙此日皆證果,列聖明朝監返真;萬古嵩呼禋祀遠,從今讓國永澄清。

《封神演義》的主旨是歌頌光明正義,倡導道德倫理,激濁揚清,認為有德者是天命之所歸。書中的道德高尚之士無不順天而行。神仙世界中的老子、元始、準提、接引等助周反商,替天行道;周文王、周武王實行仁政;姜子牙輔周滅紂,他們都認為「天」不僅主宰著無窮世事和人的命運,而且還能區別善惡而給人以佐助或懲罰,強調天人合一,堅信正義必勝。書中還講到古代社會是以道德為核心,人們至高的追求就是求道。「道德」從表層按著天理做好人,積累德行,深入就涉及思想境界的昇華,人可以通過修煉而達到更高的標準,以至成仙得道。

《東遊記》開篇:

點絳唇

流水行雲,氣清奇,將誰依附?煙雲名聲,留與幽人付。犬吠天空,鶴唳乘風去,難憑據,八仙何處,演卷從頭顧。

結尾有詩云:泉瀑涓涓淨,山花靄靄飛;白雲回合處,應是至人棲。

神仙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境界。《東遊記》記敘了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過程。啟悟人們面對世事滄桑,一切如過往雲煙,有的只是對人之為人的本體思考,對生命、宇宙奧秘的探求,對無限永恆境界的嚮往,看破紅塵,拋棄名利,返回自己的先天本性,回到自己的本來的地方。

《說唐全傳》開篇:

繁華消歇似輕雲,不朽還須建大勛。壯略欲扶天日墜,雄心豈入弩駘群。
時危俊傑姑埋跡,運啟英雄早致君。怪是史書收不盡,故將彩筆譜奇文。

結尾有詩云:

天眷太宗登寶位,近臣傳詔賜皇封;唐家景運從茲盛,舜日堯天喜再逢。

《說唐全傳》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統華夏、開創貞觀之治的過程。李世民十八歲時,在太原隨父李淵起兵討逆,救民於水火。他治軍嚴明,每次作戰時總是身先士卒,所帶領的隊伍戰無不勝。在戰爭年代,他總是把天下武功最高強的英雄豪傑集中於自己的騎兵隊伍中;和平時期則把四海最優秀的學人智者收羅於秦王府中;建立唐朝後,帶領群傑殷殷打造出錦繡山河、繁華社會、燦爛文化。「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垂範後世。

《說岳全傳》開篇:

西江月

三百餘年宋史,中間南北縱橫。閒將二帝事評論,忠義堪悲堪敬。
忠義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癡蠅。忽榮忽辱總虛名,怎奈黃粱不醒!

結尾有詩云:

力圖社稷逞豪雄,辛苦當年百戰中。日月同明惟赤膽,天人共鑑在清衷。
一門忠義名猶在,幾處烽煙事已空。奸佞立朝千古恨,元戎誰與立奇功!

《說岳全傳》是一部以岳飛抗金故事為題材、帶有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在金兵大舉進兵中原的歷史背景下,岳飛等愛國將領,力主抗戰,收復失地;而秦檜為首的權奸集團,卻賣國求和,陷害忠良。岳飛的「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凜然正氣和愛國精神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得以根深葉茂,能夠抵禦任何狂風暴雨。千百年來,人民是多麼懷念岳飛等忠臣良將,而對秦檜等奸臣又是何等的痛恨和憎惡!歷史和人民明辨:甚麼是正義,甚麼是邪惡,甚麼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古典名著作品關注道德,關注人文,關注未來,認為生命只有承擔了道義才是最可貴的,返本歸真才是做人的真諦,鼓舞人們追求真理和光明。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