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石雕藝術家:體會中國文化之美(圖)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七日】(明慧記者周容台北報導)目前正巡迴全世界的神韻晚會,以其純真、純善、純美的中華文化內涵和豐富多元、絢麗多彩的藝術價值風靡全球,在口耳相傳下,吸引不同領域的專家前來一窺全貌。

石雕藝術家王秀杞,其作品凸顯生命的單純美感及強韌生命力的樸實風貌,多數獲選為公共藝術,廣為台灣各地陳列和美術館典藏。觀賞了三月十六日台北第四場神韻晚會演出,王秀杞中場休息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從神韻舞蹈中,他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根源,也體會了中國文化之美。


石雕藝術家王秀杞

王秀杞說,神韻舞蹈的柔性、打鼓的力道,剛柔並濟,除了表現中國舞蹈的美,更有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時把中國文化的精神表現出來。他說,最喜歡《大唐鼓吏》,因為隆隆的鼓聲把人的精神激發出來,也把人性的力量激發出來。

他說,所有藝術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神韻舞蹈以線條、結構及節奏表現秀麗之美,所展現的柔美的圓滿之美和他雕塑作品所要表現的造型的圓滿之美有異曲同工之處。

他表示,古典中國舞《水袖》是屬於柔性的美,是線條的美,跟中國的書法和美學的力道相關,舞蹈演員的舉手投足都表現中國文化的美,《水袖》的變換隊形是帶有中國線條和中國韻味的美學,與西方芭蕾《天鵝湖》截然不同。

舞劇部份,王秀杞指出從歷史、傳說故事去擷取的《精忠報國》和《嫦娥奔月》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透過舞蹈表現出來,讓觀眾領略了中國的藝術之美。另外他說,特別喜愛神韻的服裝,與舞蹈非常契合,他尤其偏愛服裝的色彩,他說,紫色很有意境,而背景運用科技,把古代和現代的距離拉近,是一種以前看不到的表現手法。

王秀杞說,神韻藝術團是從傳統走出來,從中國的舞蹈走出來,不同於一般重著西方舞蹈的舞團,是有中國的文化內涵在裏面,從神韻的舞蹈,他看到中國文化的根源,也體會中國文化之美。

陪同王秀杞前來觀賞的陳錦雲老師則表示,打鼓部份代表中國的精神,她感受神韻晚會追求完美的精神,整體完美的契合度,令她非常佩服。

簡介:

王秀杞,一九五零年出生,世居於陽明山上舊稱「燒粳燎」山谷中的新安裏。作品寫實,也有較抒情意象的系列,表現樸實自然,清淡純美的美感。一九八四年,獲全省美展「雕塑第一名」,並獲得「永久免審查作家」的特殊榮譽。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