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吳帶當風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吳道子,盛唐時期傑出畫家,被後世尊稱為「一代畫聖」,被民間畫塑匠人尊稱為「祖師」,在道家中稱為「吳道真君」、「吳真人」。他擅畫佛像、神仙、廣闊的宇宙空間和神佛聖境,亦擅畫大自然雲煙明海、山川草木等。在用筆技法上,他講究筆勢圓轉、起伏有致,強調純淨的心態和內在的精神力量。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蘭葉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

當時唐朝國勢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儒、釋、道三教都達到了鼎盛時期,人們敬信神佛,心念向善。在這樣的環境中,吳道子創作壁畫多表現神的世界、神的光明,題材廣泛,感動人心,意境高遠。他曾在長安、洛陽寺觀中作佛道壁畫四百餘間,神態各不相同,描繪出神佛的莊嚴和天國世界的輝煌。他在長安興善寺畫畫時,長安市民扶老攜幼觀賞、讚歎。神的美好、慈善開啟了畫者創意的源泉,淨化了觀賞者的心靈,令人心馳神往。吳道子作畫落筆一揮而就,不失尺度,所繪人物有飄舉之勢。公認的其代表作品有《天王送子圖》、《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等。

《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這幅畫的內容是描繪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淨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此圖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天王按膝端坐,背後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筆,記載這一大事。淨飯王抱持聖嬰,穩步前行。畫卷中人物的神態動作、神龍、獅像等都描繪的極富韻味,通過外物的映襯將主要人物的內在心態很好的表現出來。整幅畫氣勢磅礡,功力深厚,物像紛繁。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長卷,內容是眾神仙一同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畫上有八十七位神仙從天而降,按道家的規儀列隊行進。整個行列中人物的不同神態動作以及裙帶、旌旗、花枝等 ,都和諧的統一在莊嚴愉悅而徐緩優美的旋律中。諸神的個性特點也躍然紙上,有眉宇軒昂的東南二帝,威儀的戎裝神將,神態端莊的眾仙,充份體現出旌旗飛揚、裙帶風動的吳畫風格特徵。此圖場面之宏大壯麗,人物儀態之華妙,線條之圓潤勁健,歷千年之久依然光彩照人,被歷代畫家藝術家奉為圭臬。

《孔子行教像》成功塑造了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淵博、和悅、誨人不倦的形像,「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使人有如沐春風之感。畫的右上方有讚頌孔子語:「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

《雲行雨施》描繪了眾多天神興雲布雨普降甘霖,為民造福的形像;《萬國咸寧》描繪了眾天神順利完成任務後偃旗息鼓、得勝回宮的情景。他在大同殿上畫山水,揮筆自如,嘉陵山水縱橫三百里,一日而成,波瀾壯闊,引人入勝。在大同殿上畫的五條龍,逼真傳神,「鱗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杜甫讚其畫「妙絕動宮牆」,蘇軾稱讚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中國畫講究含蓄、神韻和意境,作畫者的品德、文化修養直接影響繪畫品位的高低。「吳帶當風」作為中國畫術語,不僅是一種繪畫中人物衣紋線條的表現程式,體現出作者高超畫技和飄逸自若的獨特風格,更體現出作者對美好境界的追求,摒除一切雜念的清淨心境和堅心向道的精神。他的畫作使人升起對神佛的敬仰,對光明的渴望,更加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