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養德為重 清廉大義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孔奮,字君魚,是東漢初年扶風茂陵人,自幼注重自己的德行修養。

光武帝建武年間發生戰亂,孔奮一家人到河西避難,不久被任為掌管姑臧這個地方的官員。當時姑臧是河西地區最安定和富庶的縣,住在這裏的人都有不少積蓄。可孔奮在這裏任官四年,自己的財產卻一點沒有增加。當時天下尚未安定,很多讀書人都譏笑孔奮,說他身在如此富庶的地方,自己不知道想辦法富足起來。可孔奮依舊努力的嚴格修養自己的德操,為政仁愛平和,平日生活上節儉度日,侍奉母親非常孝順細心,自己同妻子兒女吃普通食物,把好的飯菜奉養母親。

因為孔奮的德操,當時的太守梁統非常敬重他,從來不以官屬之禮待他,常常親自到大門迎接,並引見給自己的母親認識。

戰亂平定之後,河西的官員都被徵召到京師,他們的財物貨物一車接一車,堵滿了整條道路,只有孔奮沒有資產,自己單車上路。當地的老百姓都說:「孔奮清廉仁愛賢德,全縣的人都受到他的恩惠,怎麼能現在他要離去了,我們不一起報答他的恩德呢?」於是自發收集了牛馬器物等上千萬件,追趕數百里地去送給孔奮,孔奮只是道謝,一件東西也沒有接受。

到了京師,孔奮被升任為武都郡丞。有一天,賊寇殘殺了官府的官員,害怕孔奮追趕,於是抓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作為人質。孔奮五十多歲了,只有一個兒子,但他秉持大義,以大局為重,仍舊全力抓捕賊寇。當地的官吏百姓受到感動,紛紛盡力幫助和支援他。賊寇走投無路,便將孔奮的妻兒推到前面以為可以抵擋進攻,但孔奮指揮官兵攻打更加猛烈,最後賊寇終於被消滅。皇帝知道這件事後,特地下詔褒獎讚美他,升任其為武都太守。

孔奮任太守後,明斷是非善惡,懲惡揚善,見到有美德的人,就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喜愛。受到他的感召,全郡的人都努力改進自己的德操,當地從此清平安定,讚譽甚廣。

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秉持大義,處處以大局為重,為民謀福,孔奮因為自己這些過人的德操而名垂青史,至今受人稱揚。所以說為人為官,應如孔奮這樣「憂道不憂貧」,以努力修養自己的德行為重,德才兼備方能做大事,受人尊敬。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