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二零零四年二月份開始走進法輪大法修煉之中。說實在的,那個時候,我只知道煉法輪功的人都是好人,不會騙人。我得感謝師父在我剛踏進大法中,給我安排了很好的同修。他們為了讓我可以每天煉功學法,無私的利用自己的時間陪我煉功學法,讓我漸漸的開始對大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那次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地區交流會。我被分到和幾個很精進的台灣同修一組。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才驚訝的恍然大悟,原來我修煉的這個功法是佛法呀。原來這樣煉功學法就可以修成佛啊!我好像從那時起,才開始有意識的注意我身邊的人和事(這之前我一直被人說成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對周遭的事都不關心。並且這之前我的人生目標也一直是不讓世俗污染我,我喜歡這樣,並努力讓自己這樣終老一生)。
當這一天我明白的時候,我的簽證就開始出現麻煩,但那時,我並不知道怎麼修,現在想起來我真的是在同修的幫助下過的每一關。我自己都是跌跌撞撞的,並沒有主動的利用每一關去自己的執著心。記得有一次,我還傻傻的問同修,你怎麼知道哪個是人心哪?他回答,老師的書讀多了,就會分辨了。我當時還懵懵懂懂的想:「難道人的所思所想,不是人心嗎?搞不懂。」 好在,我一直沒走出大法弟子的修煉環境,雖然我不是時時在大法中,可我還是努力想修佛,即使我並不十分清楚如何修。
二零零六年的一天,有同修跟我講,讓我來帶領合唱隊,我有點不知所措。開始,我不想接受,一是太晚的練習,如每個星期天都練,我回家就太遲了。每個星期天,一天都在活動中心;二是,在這之前,我每天所思所想都是鋼琴的一套教材和教學思路,如果教合唱我還得想這方面的事情,雖然在大學裏剛上班的時候,也教過二年聲樂,可因為喜歡鋼琴教學,我還是推了聲樂教學。這一推,近十五、十六年沒再想過這事。如果教,豈不是給自己添了許多麻煩。可是,很奇怪,那一陣總有合唱隊的人不斷的有人給我講,直到有一天,我想起師父告訴過我們,大法弟子的技能是用來證實大法的。我略有所悟。於是那一個晚上,我便開始了真正的去教合唱隊了。
* 面對困境
首先,我必須面對的是一群沒有專業訓練的人,沒有聲樂條件,沒有專業技能包括耳朵的技能等。我開始了第一課之後,回到家裏,思緒萬千,在學校裏,我都是要在專業學生裏選更好的人教,一年下來成績都不敢保證,在這裏可是沒有選擇硬硬的教,如果不努力,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可是我也知道我不可以這樣自私,我要做好一點,再好一點。花開何愁沒顏色,春風吹過哪有萬物拒絕披上綠裝的。就這樣,我一節課一節課的堅持著,慢慢的,有了一點合唱隊的感覺了,不再是齊唱了。慢慢的,聲音也有一點味道了,可是心裏知道我們需要的是更好的。
* 面對心性的挑戰
合唱隊有了些起色後,我便知道這樣做下去是沒有錯的,只是需要堅持,可是狀況出現了。我面對的不是學生,不是合唱隊員,而是一個個的修煉人,我常常忘記這一點,面對這些人是不可以要求必須到點就來的,同時也不能逼著人家把每次的作業練會,不做好就懲罰。這裏只有心性的要求,我只是修自己的份,沒辦法發號施令,可是認識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那一天,我劈頭蓋臉的上來就說:「下次必須七點半大家準時開始,晚十分鐘你就不用進來了,即使是常人他們上課也需要準時吧,何況我們是有更高標準的修煉人呢?為甚麼這樣(遲到),我很不習慣!」事後,我便開始上課訓練,那天結束後,我在回家的路上,我衝著另外兩個同修吼著:「哪有這樣的?你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還讓我一個人在這守著,還要守心性,耐心的對待他們,還得做而無求。那你們的為別人著想的心哪裏去了?」我一肚子的埋怨委屈盡情的發洩著。她們只是笑著並不與我爭執,那個晚上我很生氣,為甚麼修煉人光要求別人,自己卻不做好?我完全忘記了,我也是一名想修成無私無我的覺者的修煉人,我又在幫別人提高而自己不修。
那天晚上我很沮喪,問我自己,我到底能不能修,我還要不要修?當然答案是肯定的。一天在打坐的時候,老師的法打到我眼前,我認識到師父講的在為別人做好事的時候修煉自己,師父說過:「在人與人心性的摩擦當中,你能夠脫穎而出,這是最難的。難就難在你明明白白的在常人利益當中吃虧,在切身利益面前,你動不動心」(《轉法輪》),我眼淚都出來了,我真是悟性差呀。師父精心安排的為我提高心性的關,我又考了個不及格。
有了這次教訓後,我不再抱怨了,我切實的真正的明白了我的修煉道路就是在「煉」中修,在修中「煉」,我開始真正的高高興興的接受我的修煉道路了。不再懼怕抱怨風起雲湧,也不再心裏長滿荒蕪的蒿草。我清晰認識到可能任何時候,任何東西都會改變,我堅修大法不再改變。我再不會為令人心動的景色或令人撼動心魄的假相停滯我修煉的步伐了。
我想做那萬物復甦的春風,不露聲色,努力耕耘,讓風兒走過的地方土地變綠,變繁茂,真正做一個「潤物細無聲」,知時節的「好雨」!
再一次感謝慈悲的師父,感謝讓我修煉成長的合唱隊隊員及無私的為我的提高而默默奉獻的同修們。
(二零零六年新加坡法會發言稿)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7/3/19/8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