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重德為上 不記宿怨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十月三日】無論從事甚麼行業,都要重德,也就是要遵守相應的道德規範,以此來約束自己,這才是正常的人類社會。因為重德積德是為人之本,法輪大法李洪志大師告訴我們:「德乃生前所積,君、臣、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故而謀權求財者必先積其德,吃苦行善可積眾德。」(《精進要旨》〈富而有德〉)在修煉人看來,德真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白色物質,他可以為人帶來福報,而做壞事產生的黑色業力則可以為人帶來災禍。所以說,做老師的要重師德,經商的要重商德,行醫的要重醫德,做官的要重官德,習武的要重武德……下面講的便是明朝名醫萬全重醫德、不記宿怨的故事。

萬全,字全仁,號密齋,是明朝著名醫學家,生於弘治十一年,今湖北羅田縣人,他不僅醫術高超,其醫德更是令人欽佩,他為人寬恕,不計舊怨,對於同自己有舊怨的人一視同仁,竭力救治。

萬全早先與同鄉胡元溪不和。後來,胡元溪四歲的兒子得了疑難病症,咳嗽、吐血,胡家遍訪名醫,治了八個月都不見好轉。無奈之際,只好來求萬全。

萬全「以活人為心,不記宿怨」,立即去為胡元溪的兒子診病。經過診斷,萬全告訴胡元溪,說其兒子的病他可以治癒,只是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經過萬全的處方治療,孩子服藥五劑後,病症減輕了一些。

可胡元溪始終對萬全有戒心,認為自己同他有怨恨,心想他一定不會用心治療自己的兒子,並且懷疑萬全治療需要的時間太長就是證明,於是另換了萬紹來醫治。

有人勸萬全:「他不用你治,你走就是了。」萬全說:「他只有這一個兒子,除了我沒人能治好他的病,我走了後,他就不會再去找我了,如果耽誤了孩子的病,雖然不是我殺的,也是我的過失啊!」並且說:「我要留下來看看其他醫生是怎麼診治的,如果診治得當我就走,如果診治有誤我一定要阻止他,實在阻止不了,我再離開也不遲。」

在看了萬紹的新處方後,萬全認為並不合適,如果孩子服了會有生命危險,於是誠懇的指了出來。可萬紹並不接受,固執己見,胡元溪也在一旁附和不聽。萬全嚴肅的對萬紹說:「我是為這個孩子擔憂,不是妒嫉你啊!」

萬全最後見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不忍見死不救,臨行之際,再次撫摸著孩子的頭說:「先少吃些,可憐疾病再復發時可怎麼辦呢?」

孩子在服藥一小杯後,果然如萬全所預料,病情再次復發並加重。孩子哭泣著說:「我吃萬全先生的藥好些,父親請這人來,是要毒殺我。」

胡元溪至此方才開始後悔,只好負疚再次來請萬全,萬全一點都沒有計較,對他說:「早聽我的話,就不會現在後悔了。要我診治,必先去嫌疑之心,誠心託付給我,給我一個月時間。」

自此胡元溪完全將孩子託付給萬全診治,萬全只花了十七天,便使孩子痊癒,胡元溪一家對他感恩不盡。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