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積德改命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五日】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他在一個姓王的侍郎家中做僕人,又老實又勤快,主人對他也很不錯。有一天,當時非常有名的相士袁尚寶到王侍郎家中來,見了鄭興兒一面後,對王侍郎說,鄭興兒這個人留在家中不吉祥,會給家中帶來很多災難的。無奈,王侍郎只好忍痛割愛讓鄭興兒離開王家,出去自謀生路。鄭興兒離開後,王家確實比以前安寧了很多。

鄭興兒離開王家後,無處落腳,只好暫時在一所古廟中棲身。有一天,鄭興兒回到廟中,發現牆上掛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是二十多兩銀子。他正要為得到這意外橫財而高興,轉念一想,我命中註定貧窮,投靠了王侍郎,卻又因為對家主不利而被趕了出來,我怎麼會有福氣來受用這些財物呢?而且這銀子的主人說不定拿這銀子有甚麼急事要用,不小心遺失在這裏,說不定關係著幾條性命呢?我如果拿走了,雖然沒人會知道,但畢竟是做了有損陰德的事了。我還是在這裏等著,如果有人來找還給他吧!」於是,鄭興兒便在這裏等候失主。

直到第二天,有一人懊惱的前來尋找銀子,鄭興兒詢問後,果然是此人掉的,便將銀子還給了他。這人原來是河間府鄭指揮使家中的管家,奉命帶著銀子到京城辦事,結果不小心將銀子掉在了這裏。管家非要送給鄭興兒一半銀子作為報答,鄭興兒說:「我如果貪圖你的銀子,還不如我昨天夜裏連包帶銀子都拿走好呢?也不必在這坑板上忍著臭氣睡了一夜了。不要昧了我的心。」言談之中,那人得知了鄭興兒的遭遇,見他如此有德行,便邀他一同前往河間府鄭指揮使府上,或許可以找到點差事做。鄭興兒本來就無處可去,就跟他回到了鄭指揮使府上。

鄭指揮使得知事情原委後,非常高興,感歎鄭興兒竟如此有德行,,見他相貌忠厚,氣量寬洪,又因為自己沒有兒女,便想認鄭興兒為養子。鄭興兒起初不敢高攀,一直推辭,鄭指揮使說:「你的德行真是在古人之上,我如果給你金錢酬謝你,你輕財重義肯定不會要;如果不酬謝你,那我豈不成了忘恩負義的人了?況且你我居然同姓,這真是天賜的緣份,我還怕屈就了你呢?你為甚麼這麼見外呢?」實在盛情難卻,鄭興兒便同意了。

北方長大的鄭興兒自小會騎馬射箭,在指揮使的栽培下,沒幾年就升為應襲舍人。有一年,他陪同鄭指揮使一起去京城,睹物思情,想起了以前的舊事,因為感念以前王侍郎的收留之恩,現在多年未見,所以前去看望。換上便服的鄭興兒來到王侍郎家中,拜帖稱謂和拜見的禮節仍舊按照以前主僕身份相稱。王侍郎在得知他就是當年那個鄭興兒後,非常吃驚,想起當年的往事又尷尬又慚愧。兩人都取笑那個袁尚寶真是浪得虛名。

兩人正準備要吃飯時,有人前來通報說袁尚寶前來拜見。王侍郎便與鄭興兒商議,兩人準備捉弄取笑他一番。鄭興兒披上件舊衣服,等袁尚寶來後,恭恭敬敬的為他端茶送水。袁尚寶一見,驚問這是甚麼人在這兒送茶。王侍郎說他就是當年被趕出去的鄭興兒,至今沒處安身,又回到這裏來了。袁尚寶笑道:「你為甚麼要騙我啊?這人暫且不論日後,現在就是束金帶的武職官員,這哪是你府上的僕人呀?」王侍郎又問他:「你當年不是說他不吉利,會連累我們家人嗎?」袁尚寶說:「我以前沒看錯,現在也沒看錯。此君現在滿面陰德紋起,不是救了人性命,就是還了人家東西,他的骨相已經變了。看來是他有德於人,人也報答於他。今日之所以能夠顯貴,原因就在這裏。」

鄭興兒聽後,不覺失聲道:「您真是神人啊!」隨即將古廟還銀之事的前後述說了一遍,大家都恍然大悟,原來鄭興兒的命運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全是因他拒私不貪,還人銀子積下陰德的福報啊!鄭興兒後來做到游擊將軍,子孫也受到蔭澤,這真是「善有善報」。

人通過行善積德,或者真正修煉等,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改變的。因為畏天敬神的人們知道「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道理,明白行善者會得善報,作惡者會得惡報,這完全是由人自己決定的。故事中的鄭興兒不就是因為一念之善而改變命運了嗎?當然,反之,人如果執意作惡也同樣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見,為人哪能不多行善事,廣積陰德呢?要知道上天不曾虧待過好人。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