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仁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內在品格,他說:「人如果不仁了,就算有禮儀又能怎樣?人如果不仁了,就算知雅樂又能怎樣?」仁存在於每個人的天性之中,只要有志於仁,就能夠接近它:「仁離人遠嗎?只要我追求仁,仁就來了。」
剛正、堅毅、質樸、這些品性都接近仁。而滿口好聽的言辭,堆出討好別人臉色的人,就很少能達到仁的境界了。
孔子認為,一個人只要有志於成就仁,就不會做壞事了。對於品德高尚的君子來說,仁就更加不可或缺了:「君子離開了仁,還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不會有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危急險惡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樊遲請教仁,孔子說:「獨處的時候要恭謹,做事的時候要敬業,待人的時候要盡力。哪怕到夷狄的地方去,也不可以拋棄這些原則。」
樊遲又問:「仁者不畏艱難,而不計較收穫,這樣可以算仁了嗎?」孔子用兩個字回答說:「愛人。」
顏淵請教仁,孔子說:「戰勝自己的私慾,回歸禮儀之道。一旦能戰勝自己的私慾,回歸禮儀之道,那麼天下之人都會受到感召而向『仁』靠攏。實踐『仁』之道,完全得靠自己。」
顏淵又問具體的做法。孔子說:「不合禮儀則不看,不合禮儀則不聽、不合禮儀則不說、不合禮儀則不做。」
仲弓請教仁,孔子說:「出門就像去見重要的賓客,做官就像主持重大的祭典。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國家之內沒有怨言,家庭之中也沒有怨言。」
司馬牛請教仁,孔子說:「仁者,說話慎重,替人留下餘地。」
子張向孔子請教仁,孔子說:「能在天下實踐五種美德,就是仁了。這五種美德是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惠愛。」
子貢問實踐仁的方法,孔子說:「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整治好他的工具。居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那裏德才兼備的大夫,結交有志於仁的士人。」
子貢又問:「如果有個人,能夠廣泛的施恩於百姓,幫助他們度過困難,怎麼樣?可以算是仁嗎?」
孔子說:「這何止於仁呢?恐怕只有聖人能做到!堯、舜在這方面都還覺的自己做的不夠呢!仁者,自己想要有修養,就也要幫助別人提高修養;自己想要成功,就也要幫助別人獲得成功。從自己的身上發現待人的道理,可以說是實踐仁的方法啊。」
(出自《論語》)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5/9/7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