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是明朝戶部尚書,為人非常有雅量。有人問他:「這種雅量可以學習嗎?」夏原吉說:「我年幼時,遇到冒犯我也必定要發怒。後來我先在外表的臉色上忍,再慢慢忍於心中,久而久之就沒有甚麼事不能忍了。」
李天馥是清朝時合肥人,為人寬厚謙和,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每次在朝廷上商討事情,他總是持守公平,有同列官員如果有嚴厲的言辭或神色,他總是笑著對他們說:「你何必這樣呢?無論甚麼事,平心靜氣都可以解決。我以前也像你一樣,後來慢慢約束克制自己,漸漸就能夠平靜下來了。」
林則徐曾先後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他性情比較急躁,在江蘇任職時,曾經親自書寫「制一怒字」的匾額掛於廳堂之中,時時警惕和克制自己不要輕易發怒,時間久了,人們都很佩服他的雅量。
由此可見,那些賢士君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海量」,而是他們時時注重修養自身德行的結果。人的發怒很難控制,這對自己的身心都非常有害處,是一種沒有德行的表現,而且會嚴重的傷害到他人,以至釀成大禍,所以必須加以克制,而「忍」就是一劑最有效的良方,時時事事注意克製約束自己,這樣慢慢就會達到「制怒」的目的。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12/15/8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