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患難與共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六年十月二十一日】柳宗元擅長散文,劉禹錫善於寫詩,兩人是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今湖南省邵陽市)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沒有居住的地方,只能暫居在龍興寺,因生活艱苦,到柳州半年母親就因病去世。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朗州(今湖南常德)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鬱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達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十年後,兩人又被召回到長安。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今貴州遵義市)。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唐憲宗)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代,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的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網開一面,讓他改去連州上任。

中華傳統文化對友誼十分重視,儒家將其列為「五倫」之一。認為朋友之間除了互相認同、互相理解之外,還在道義上承擔著相互幫助的責任。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對朋友忠貞不渝,尤其在朋友遇到困難時,更是有義務伸出援手,幫助對方脫困解憂,做到患難與共。這種患難相恤的友情,來自於對道義的尊崇,同時也是高貴人格的體現。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