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中心」給新到的法輪功學員一個寬鬆的假象。陳忠維、鄭濤、丁會波等人每每上場與學員打成一片。平時還有所謂「娛樂活動」:象棋、軍棋、撲克、乒乓球,這些在年節時又作為有獎比賽項目。惡警也大都參加。學員每天都要勞動,主要是手工搓二極管。勞動時間長且不分晝夜,有時幹到晚上九點。有些煉功人往往被這些表面「寬鬆」的假象迷惑,對邪惡迫害產生模糊認識而正念不強,自覺不自覺、不同成度的配合邪惡。
然而就在這寬鬆之中卻貫穿著「法制中心」處心積慮的最關鍵的洗腦手段。比如:每天晚上七點準時看電視新聞、寫作業、考試、背誦「三十六條法規」、看誹謗大法的電視連續劇《生命無罪》、唱《迷途的羔羊》、《媽媽我回來了》等邪惡歌曲。特別是郭鐵鷹、趙世春等人主講的法制課,內容以極端誣蔑誹謗大法為主旨,荒謬可笑至極。課後由鄭濤出題,回到各寢室討論。每人都得談,都要表態,並由「被洗腦」徹底的小組長記錄,隊長做總結,最後答題。討論答題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制中心」「洗腦」理念才算合格,否則所長、隊長們輪番找你「談話」,威逼恐嚇,直到符合惡警的要求為止。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自動或違心「被洗腦」的。用他們的話講叫「糊弄鬼」。一旦有人被洗腦了,惡警就在二樓教室裏召開「揭批」大會,由「被洗腦」者上台讀「揭批書」。這時「法制中心」的「幹將們」齊集一堂,錄像機、照相機頻頻舉起……。會後就其如何從堅定走上「被洗腦」之路出題討論,大做文章。
為了達到給學員洗腦的目地,「法制中心」成立「幫教組」,由惡警和「民管會」骨幹組成。其中,有三名長期外雇的人員。幫教組由陳中維、劉紹實等人直接指揮,不分晝夜的給堅定的大法弟子做所謂的「幫教」。完全是在暴力、恐嚇、強詞奪理、辱罵等流氓氣氛中進行。 幫教人員大肆兜售惡黨暴政邪說及邪悟歪理,強行將煉功人雙腿反盤,或捆綁起來打嘴巴,或往座下塞師父法像等等卑劣行徑不勝枚舉。
三名外雇女人經常使用極其下流無恥的流氓手段。不少人因不甘受辱而違心「轉化」。如果幫教沒有達到目地,便「大刑伺候」。先是把堅定者關進小號,小號裏可以躺下一個人。有一條沒有幾塊整棉花的垃圾被,直接睡在裂縫的木地板上,棚上一盞白熾燈晚上點白天閉,二十四小時監控。小號在直屬大隊一樓,由普教人員看管。二樓主要是用刑的地方。抻刑、死人床、老虎凳、電刑、坐飛機等應有盡有。「法制中心」有專門施刑的「大隊」,白天用完刑,晚上投進小號裏。第二天繼續用刑。大法弟子焦林被連續二十天二十四小時定位;嚴柏被連續十七天二十四小時定位,並且不許睡覺,由普教人員輪班看管,惡警們酷刑用盡也沒有達到邪惡目地。為使洗腦迫害不受「影響」,二人於2005年春被轉換到錦州市某教養院繼續迫害。而不久先後從錦州調換到威寧營的兩位闖過重刑的大法修煉者分別在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內相繼被「洗腦」了。用調換方式提高轉化率是邪惡慣用的一種迫害伎倆。很多在丹東、盤錦等地堅定的修煉者都是到威寧營被「轉化」的。
「法制中心」對沒有「被洗腦」的學員實行嚴管。安排一至兩名「包夾」,除睡覺外寸步不離,並且嚴格限制言行,不准許與他人講話,每個寢室裏包括廁所都安裝了監視器,能自動錄音錄像,二十四小時監控。在學員中還安排了特務,每一句話,每一件小事都能傳到惡警的耳朵裏。「小號」當然是這些堅定的大法弟子時常「光顧」的地方了。家住牛心台的大法弟子孫鐵春,經常看管他的普教們都稱其為「鐵人」,多次宣布堅定修煉,終於成功。因屢受酷刑,聽覺殘疾,手臂活動不便。由於不配合邪惡安排,在「法制中心」「蹲小號」次數最多,而且加期時間也很長。
對絕食反迫害的大法弟子,「法制中心」採取野蠻灌食,並揚言「灌死你」。如果吐出來,摟起來接著灌。有位大法弟子被連續四個多月強行灌食,到後來灌的水都吐出來了。惡警們束手無策,便扣上「精神病」的帽子送到精神病院進行迫害,直到真的精神失常才由家屬接回家。
由於長期的精神折磨,一些堅定的大法弟子身體出現不同成度的疾病。姜虎林經常頭暈伴有嘔吐,張樹鵬患有肝病,曲永勝嚴重高血壓,李永文則有重肝臟疾病……
為了牢牢控制「轉化」學員思想狀態,「法制中心」在每月底規定學員上交一份思想彙報,連同平時的討論答題、考試、作業、勞動等等各種表現作為減期天數的考核標準。重點看有沒有「徹底與法輪功組織決裂」以及罵師父罵大法等表決心之類字樣。不少修煉人為了早日離開魔窟,違心符合、正念無存,甚至助紂為虐。惡警們還經常從電視新聞中抓住某些政治話題或經濟、科技成就等出題,讓學員結合法輪功問題展開討論詆毀大法。
2005年夏,各地迫害場所組織考察團,互相參觀學習、總結迫害經驗。劉紹實等人回威寧營後進一步加強對學員精神迫害,如延長勞動時間,空閒時間一律進教室學習,頻繁考試、討論答題,邪惡氣氛十分囂張。2005年6月又新制定了「十六條」規章,實行整體嚴管,非法關押在「法制中心」的大法修煉者每時每刻都在遭受巨大而殘酷的身心折磨。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1/14/6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