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戒惡人榜上有名者:汲取歷史教訓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3年10月29日】[註﹕此文是針對在明慧網上曝光的那些迫害大法、迫害大法弟子的惡人所寫,正告、勸戒其停止作惡,喚醒良知,免於淘汰。]

×××:

我們從國際互聯網上看到了你的名字,因為你參與了迫害大法弟子。你將受到全世界大法弟子的譴責和正義審判,你的惡行導致的惡果將使你葬送前程,甚至殃及家人後代。但是,我們依然本著善念,勸你能理智的為自己的未來著想,真正了解了解法輪功到底是甚麼,立刻停止迫害,並挽回給大法和大法弟子造成的損失,彌補過錯,在即將到來的「大法奇冤昭雪時」,給自己留條生路。

你知道嗎?目前,法輪大法在世界60多個國家廣為洪傳,獲得各國政府各項褒獎一千多項,許多國家成立了「明慧學校」,以真、善、忍的法理教育兒童,使他們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然而這樣的高德大法卻單單在我們中國受到了殘酷的迫害。江澤民出於妒忌,利用權力和整部國家機器(其中也包括你),造謠栽贓,瘋狂迫害。對法輪功學員實行「名譽上搞臭、經濟上搞垮、肉體上消滅」的「群體滅絕式」的殘酷鎮壓。

在這場「文革式」的民族浩劫中,你充當急先鋒,借殘害善良好人,敲詐勒索,升官發財,以所謂的「盡職」為由,助紂為虐,撈取政治資本。其實,你在充當江××踐踏憲法、禍國殃民、發洩個人私憤運動中的炮灰和替罪羊。江××「名譽上搞臭、經濟上搞垮、肉體上消滅」和「打死白死,打死算自殺」的號令是你應遵循的法律嗎?為甚麼要毀掉大法書籍?為甚麼關押、虐殺講真象的大法弟子?就是江氏害怕人民知道大法真象,害怕人民知道法輪功好,害怕人民知道是江自己在造謠欺騙人民。江××為甚麼要下「密令」?就是害怕留下他迫害大法的證據,害怕大法平反時,人民找他清算血債。他是迫害法輪功的罪魁禍首。而你就不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嗎?

今天所有鎮壓法輪功的「功績」,都是明天將要償還血債的證據。如果你不思悔改,我們將把你的惡行在國際互聯網上曝光,並讓受害者親朋好友和當地百姓都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向你討還血債。

歷史上,精忠報國的岳飛被奸臣秦檜所害。人們建廟塑像供養岳飛,而秦檜等三人的白鐵鑄像卻永遠跪在岳飛墓前,被後人唾棄,遺臭萬年。留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詩句。

文革期間,迫害革命幹部的兇手也曾無法無天,因「迫害有功」,提幹、升級、獎勵,可謂紅極一時。當時,如果有人說殺人償命,誰也不會相信。可文革剛過,便從上到下清算血債,兇手被拉赴雲南秘密槍斃,名、權、利化為烏有,子孫後代被羞辱。(附:清算文革血債北京秘密槍決17公安警員)

目前,江澤民和610頭目多人,已在海外多個國家被法輪功學員以「群體滅絕罪」起訴,不久他們就會受到正義的懲罰。

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真誠、善意和忍耐能夠喚醒你的良知與善念,善待大法,挽回自己做過的錯事,才是真正地為自己負責。

大法弟子 2003年10月

附:清算文革血債北京秘密槍決17公安警員

【明慧網2003年10月29日】編者按:我們轉載這篇節選,是為了讓那些迫害法輪功弟子的不法警察們知道,為當權者做打手絕沒有好下場,迫害無辜者一定會受到天理的嚴厲懲罰。大法弟子遵循真善忍,絕不會以法律之外的暴力手段報復任何人,但迫害大法弟子的邪惡之徒絕對不會逃脫惡有惡報的下場。

一九七六年打倒四人幫以後,新上任的軍委秘書長羅瑞卿、王震和前公安局長馮基平等人,為慘死在北京公安局的冤魂們討回公道。

在追查之前,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九日,軍管的北京公安局局長劉傳新趕緊自殺了。他太知道那些冤魂是不會放過他的。

但這次的內部清查,非常明確只是清查那些迫害過革命老幹部的「三種人」,唐達獻告訴我:北京公檢法系統抓了十七個典型,都是手上有革命幹部血跡的看守員或審訊員。對他們內部審訊並秘密槍決,王震和馮基平親自去監場。

這十七個人被槍斃了,並沒有經過公開的法律程序。只是「知法犯法、家法制裁」,也沒有在社會上進行任何宣傳。因為同樣的冤情實在太多了,如果都去追溯法律責任,那麼將可能動搖中共國家機器的根基。所以鄧小平提出了「向前看」的原則,一筆帶過。

據說北京公安系統的這次清理後,對被清理的這些人的家屬只是宣布:因公殉職。可是勞改系統的幹警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對他們震動很大。此後他們在看管政治犯時都會仔細考慮一番。這倒是對減少公安局內的肉刑和體罰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在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的軍隊幹部調回部隊的通知》,軍管會時期留下的七百九十三名軍隊幹部全部撤離北京市公安局。這次清理是在北京公安系統的軍代表都已經回到軍隊去了以後進行的。那些手上有「革命老幹部或幹部子弟」鮮血的軍人也沒有因此逃脫懲罰。據說軍隊也按同樣模式進行內部清理,把一批這種軍人押解到雲南秘密處決,也以「因公殉職」通知家屬。(《孫維世之死》摘抄)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