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和其爪牙們鎮壓法輪功已把國家搞得雞犬不寧,道德淪喪,元氣大傷,引起天譴人怨。然此等鼠輩自覺氣數已盡,臨終前還要禍害「老九」一把。中國知識分子怎麼就這麼倒霉,文革中被明著批倒批臭、靠邊站,雖心裏窩囊,不敢哼聲,但還知道自己是受害者。可如今,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糖衣下,被江澤民一夥盜用黨和國家名義的害國之馬蒙在鼓裏,遭人暗算,實是悲哉。
江澤民一夥究竟反對的是甚麼?是「真善忍」,人類道德的最高標準,宇宙的法理。害怕的是甚麼?失去手中骯髒的權力和地位。法輪大法宇宙真理的傳出,照亮了十方世界,一切不正和一切不夠正的就隨繼顯露出來,不管其包裹的外衣是多麼的堂皇與堅厚。正因如此,虛偽,狡詐,邪佞,狠毒,竊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江澤民的本來面目就再也遮掩不住了,暴跳如雷的它開始對法輪大法進行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鎮壓。
為了維護一己之利,江澤民一夥打著「保障人權」的幌子,幹的卻是剝奪人權的罪惡勾當。請看一年半來, 江澤民一夥是如何「保障人權」的:
強制一億人放棄所喜愛的修身養性的功法;
強制煉功人洗腦,說違心話;
對法輪大法創始人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和編造謊言;
使用各種法西斯刑具殘害學員;
光天化日之下對天安門廣場上請願的學員大打出手;
至少131名學員在鎮壓中被迫害致死;
500多人被判刑;
5萬多人被非法勞教;
600多人被強行送至精神病院進行藥物迫害;
女學員被扒光衣服投到男監牢;
強迫女學員墮胎;
無數的學生,教師,職工,軍人,農民被迫離學離職,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
無數被江氏謊言欺騙和權勢脅迫的人對善良的法輪功學員大打出手,進行文革式迫害;
剝奪了一億人的憲法所賦予的上訪,投訴,伸冤的權利;
多次非法給法輪功和其修煉者升級定性,嚴重踐踏國家憲法;
早已被從憲法中清除的「階級鬥爭」再次掛帥。
……
人之初,性本善。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在一樁樁鐵的事實面前,江澤民一夥反人類的猙獰面目暴露無遺。
今天一夥盜用科學名譽的政客又來最高學府和科學殿堂興風作浪,攪鬧平靜的書桌和本應與政治風馬牛不相及的科學,不是侵犯人權又是甚麼?
鱷魚般狡詐兇狠的江澤民一夥覬覦一批科學家下腹充飢,以苟延殘喘。你若簽了名,它則大造輿論,看哪個哪個科學家都簽了名了。需知科學家代表不了科學,現代科學不過是對浩瀚的宇宙的無限規律在人類這一層所表現的極為有限的認識,而科學家只不過是從事對其規律認識的工作而已。而江氏一夥的背後則是見不得人險惡用心,偷梁換柱,妄圖用搞科學的人取代科學,再掄科學的棒子打人。這是赤裸裸的玷污科學,反科學。
既然都是搞科學的,在這重大抉擇之中,讓先我們分享一下愛因斯坦於1950年7月19日寫給美國科學工作者團體的公開信中的話:「我相信個人應當根據他的良心行事,即使這種行為勢必要觸犯國家的法律。我相信他應當這樣做,即使他明明知道他會被當局判罪,他也應當如此。這種態度最符合我自己的道德感……盲目服從那些我們認為是不道德的國家法律,只會妨礙為改革這些不道德的法律而進行的鬥爭。」他還說:「我想做的事,不過是要以我微弱的能力來為真理和正義服務,準備為此甘冒不為任何人歡迎的危險。」
話說回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權利甚麼時候被真正尊重和保障過?你若不簽名,有你好瞧的呢!這不,中國大科學家錢學森也未能倖免,99年江澤民逼錢老對鎮壓法輪功表態,未能如願,便把這位開國科學巨匠「束之高閣」了,管你甚麼原子彈之父還是之母的呢。見兔顧犬,兔死狗烹。不過,錢老不愧為愛因斯坦的學生,在江氏一夥的邪惡勢力面前,莊嚴地維護了師門的榮譽與純潔,也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眾所周知,江澤民的「人權」就是「生存權」的最低限,給碗飯吃,餓不死就是對你的最大「恩惠」了。你若要真跟他講人權,那你就是「向政府施壓」,你就是「反黨,反政府,反社會主義」,再弄不好,你就是「與西方反華勢力勾結,顛覆政府」,反正「四人幫」的「帽子工廠」還珍藏著,罪名隨便加,夠你擔當的。無數的法輪功學員的遭遇不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嗎?為了說一句公道話,就鋃鐺入獄,少則數月,多則幾年。多麼的「保障人權」!
還有,要真的想保障人權,尊重人權,公平簽名,為何不也允許人成立一個「中國反鎮壓協會」,搞一個「反對鎮壓法輪功,保障人權」的百萬人簽名活動呢?別說百萬人簽名,就是幾億人簽名,也是情理之中。幹嗎非要從江澤民兒子挾控的中科院開始、借新春茶話會逼300院士表衷心?公道自在人心。搞個百萬人簽名如此興師動眾,又是北大,又是科學院的,狗皮膏藥都賣到這兒來了,拿老百姓不知數咋的,咱都拿到大街上去,誰願簽哪個就簽哪個,看看是甚麼結果?
其實很清楚,江氏一夥叫囂的「保障人權」只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特權、腐敗特權罷了。這不,2001年春節將至,江澤民又在全中國範圍大肆搜捕法輪功學員了。可別忘了古話:天做孽,尤可為;人做孽,不可活。善惡有報的道理不是隨便說說的。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1/2/1/4884.html